第303章 苛捐杂税 (第3/3页)
也不知道。
他真正的战场还是得解决大明的弊病,例如毕业的这两万学子。 “眼下辽东有五千官员维持局面,但明显不够用,先留一万在当地吧……” 朱高煦呢喃着,同时将这件事情记录在文册上。 过后,他又稍微计算了一下,如果加上在山东的渤海胥吏和税务司官员,再加上可支配的这一万学子,那就是一万四千四百人。 如今整个山东人口是五百万左右,因此将这批人完全作用到基层的话,那基本能实现对山东从下而上的掌控,山东也能作为新政策的试点运行,并在成功后推广。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将最后一个字写完,放下了手中的文册,推开了马车的车门。 “殿下……” 两名百户官围了上来,朱高煦却摆手:“随我去田间走走,称呼我为主薄便可。” “是!”二人作揖回礼,而后跟着朱高煦顺着小道走入田间,只是他们刚刚到来便遭到了驱赶。 “那边的那三个,没长眼啊,来我田里踩什么?!” 远处,一个老农朝着朱高煦他们吆喝着,同时还举了举手中那老旧的铁锄。 “老丈莫要生气,我是江宁县的主薄,特来询问你们的难处。” 带着二十几个骑马的男丁,朱高煦只能为自己扯上官身。 尽管只是江宁县的主薄官身,却还是那让原本吆喝的老农连忙丢下农具,跪在田间用力磕了几个响头。 “草民不知道主薄来了,居然还敢向主薄吆喝,请主薄恕罪!” 老农用力磕头,满身泥土的同时,也让四周的农民知道了江宁县主薄的到来,纷纷放下了手中农具,如待宰的羔羊般纷纷下跪,茫然无措。 “都起来,我也是农民的孩子。” 朱高煦上前扶起那老农,并向四周人吆喝,这才将他们叫起。 不过即便站了起来,他们却也还是唯唯诺诺,坐立不安。 也就是此时,那老农才看出朱高煦的高大,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换做旁人被他如此叫嚷,可不管这里是不是他的田,先打一顿再说。 “老丈,我来城外,就是想问问你们,今年没了蠲免,衙门派出的胥吏和粮长与你们收粮时,可曾为难你们?” 朱高煦扶着那老丈坐在一旁的田埂上,百户官见状也连忙将带来的马札放在田里,朱高煦也坐在了马札上。 只是片刻,他又觉得这样有些不妥,因为他生得高大,坐在马札上比起坐在田埂上的老农高大太多,因此不免有一种官员审犯人的感觉。 他将马札放倒,坐在放倒的马札上,虽然坐着舒服,但这感觉反倒对了。 “没有为难,没有为难……” 老农重复着这句话,但他的言行举止却出卖了他,显然有人交代过他们这么说。 “老丈放心,我这次出来没人知道,只要你们不说便没人能为难你们。” 朱高煦安抚着老农,可老农却直接跪下来:“主薄大人,您就别问草民了,到时消息走了,您倒是可以回到县里,可草民还要讨生活。” 老农的话让朱高煦语塞,不由想到了前世许多电视中主角为百姓或配角做主,张口就是能保护他们的话。 可现实与电视不同,没有哪个主角能一直坐镇当地,为当地的百姓做主。 他们做完了一件事便走了,似乎一件事便能解决所有事情。 自己的询问也是如此,如果他没有办法保护这群村民,那询问他们便是害了他们。 “这样吧老丈,你把事情原本告诉我,若是那里长与粮长都有猫腻,我便派人把他们拿了,从我贴身人中选人当里长与粮长,但凡遇到事情都有他们庇护你们。” 朱高煦做出承诺,那老农与四周农民闻言面面相觑,似乎很想说出心中想法。 “我绝不是来套话的人,也不是骗子,不信您往那边看。” 朱高煦示意他们看向官道上的马车和兵丁,果然他们见到后也大胆起来,人群之中纷纷叫嚷。 “赵南和李勇那两个狗东西拿的不是官斗来收粮,还说我们的粮食不好!” “对!!” “历年都是交十二斤粮食,今年那斗大了,我们足足交了十五斤米!” “还有……” 有了朱高煦的保证,人群便再也按耐不住,纷纷道出苦楚。 “老丈,他们说的可是真的?” 朱高煦低头看向那老农,老农也频频点头:“都是真的,收了田赋还要我们帮他们服徭役。” “不止是帮他们服徭役,他们还把自己亲戚的徭役免除,让我们去帮他们服,一旦我们不愿意,他们就在每年夏秋收税的时候收拾我们。” “而且我们每年要交十几种税,一亩地种出三百斤米,起码得交上去两成。” 老农把心里的委屈说了出来,对于喜看戏本的明初百姓来说,他们都把朱高煦当成了戏本里的青天老爷。 “能否把每年具体要交的那些税种举个例子?” 朱高煦并不诧异听到这种事情,毕竟他一直都知道百姓的负担重,他在意的是这群胥吏盘剥百姓的手段除了“淋尖踢斛”外还有什么,这方便他日后收拾其它用这种手段的胥吏。 “夏、秋粮,库子,蒲篓,竹篓,口食……” 老农不假思索就说出了一堆朱高煦没有听过的税种,前面的夏秋田粮他还能理解,后面的他就不理解了。 “口食就是他们来收税这一路上吃食,这些要从我们身上收取,每家每户收一斤米。” “库子收的是粮食入村里粮库的保管粮,每家收二斤。” “蒲篓和竹篓收的是收粮过后用来装粮的蒲篓、竹篓钱,每个五斤,还有口袋也是每个口袋收五斤,还有……” 老农的思绪繁杂,但朱高煦大致听了个清楚。 通篇听下来,他只听到了四个字……苛捐杂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