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7章 恩逾慈母 (第2/3页)
/br> 朱棣和朱高煦没有心思去拦截消息,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消息拦不住。 待众人纷纷离开,朱棣才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低垂着头,没有了前些日子那份要北征鞑靼的心气。 “北征鞑靼的事情,稍微放一放。” 过了片刻,朱棣缓缓开口,但内容却让朱高煦和王彦心里不是滋味。 朱棣愿意搁置北征鞑靼的事情,足以说明现在徐皇后的情况如何。 “我去见见娘。”朱高煦转身要走,朱棣也没阻拦。 只是在他走后,武英殿内外的那队伍又重新排起了队。 即便已经有了御医和医生的双重肯定,但朱棣依旧不相信乳癌是不治之症。 朱高煦前往了乾清宫,等到走入殿内时,徐皇后正静静地坐在殿内椅子上,手中拿着绣花针,缓缓地刺绣。 殿内里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可依旧有一股药味难以散去。 “怎么突然来我这里了?” 徐皇后抬头对朱高煦轻笑,笑容很慈祥。 朱高煦没说什么,走到她身旁的椅子上坐下。 此刻她的指尖在针线间飞快移动,绣花针在布面上穿梭,一针一线,勾勒出精致细腻的花朵图案。 她的双眸明亮有神,宛如一汪清泉,看上去不像朱高煦在影视剧中见到的癌症病人模样,只是那散不去的药味在一直提醒着朱高煦,此刻的她正在和癌症作斗争。 房间里静得出奇,只能听到绣花针穿过布面的声音,徐皇后沉默不语,朱高煦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只觉得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沉甸甸的。 他就这样凝视着徐皇后,仿佛要把她的每一个神态都刻在脑海里,永久保存。 过了片刻,徐皇后放下绣花针,抬起头看了看朱高煦,微笑着说:“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句话?” “娘……”朱高煦想说什么,却话到嘴边不知道该怎么说。 “回去休息吧,不要太担心我。” 她慈祥的笑着,同时摆弄手上的刺绣:“这刺绣不错吧,娘绣了好几种,应该足够你东宫那两个还未临盆的孩子用了。” 她的话让朱高煦心里的难受更上一层,只是他也知道徐皇后现在不想看他难过的模样,因此他勉强挤出笑容开口道: “大哥前几日给我上疏,说是我给他训练的乐班很不错,他现在过的很舒服,昆明那边的江淮菜和江南菜厨子很多,他每日都可以大鱼大rou,没了父亲的念叨,就连饭菜都香了许多。” “大哥还说,让我代他向娘您请安,说他很想你,还有老三也是一样。” 朱高煦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徐皇后就这样笑眯眯的看着他。 等他说完,徐皇后才笑着开口:“娘最担心的还是伱们兄弟三个人的问题,老三我不担心,我主要担心你会不喜欢老大,或者日后壑儿长大,壑儿会不喜欢他这大伯。” “你日后要护着点他,尽量别让他受了委屈,但也不要放纵他,避免败坏了你的名声。” 她仿佛在交代什么,兴许她也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 尽管医生和御医们都说她还能活五到十年,但她自己的身体她自己清楚。 “您安心养病,我会想办法的。” 朱高煦鼻头一酸,安慰徐皇后的同时,也起身作势要离开。 “您要是不振作,我爹估计就更颓靡了。” “倒也是。”徐皇后笑着点头,随后看着朱高煦离开了乾清宫。 离开乾清宫,朱高煦返回了春和殿,不过他却提不起什么处理政务的心情。 六部六府的大臣们先后求见,都被他以身体不舒服而搪塞过去。 不止是他,就连朱棣也是这样。 这对父子的态度让群臣察觉了不妙,等他们将消息打探后,这才了解原因,不免唏嘘。 徐皇后与马皇后一样,对群臣多有体恤,也常常规劝朱棣和朱高煦二人。 对于朱棣和朱高煦,群臣兴许又气又怕,但对于徐皇后,他们都十分敬佩。 消息传开不不久,徐辉祖、徐鹰绪、徐增寿等人便入宫求见朱棣,并在朱棣的带路下前往了乾清宫。 这一过程朱高煦没有参与,他只是坐在春和殿内,将亦失哈处理的奏疏简单过目,没了自己处理的心气。 虽是家事,可对于他来说,这比朝廷遭遇了一场败仗,比新政推行失败还要难受。 时间一点点过去,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朱棣自学医术,朱高煦则是时常往鸡鸣寺跑。 曾经信赖医官的人开始自学医术,不信鬼神的人却开始求神拜佛。 父子二人的变化被群臣看在眼里,但却没有人敢于生事。 这对父子的戾气rou眼可见,谁敢在这个时候触怒他们,恐怕就不是罢免那么简单了。 因为这徐皇后的病情,京城的庙堂开始变得压抑。 相比较之下,反倒是长江上游的四川迎来了一场生机。 五月,历经五个多月的跋涉,关外学子开始陆续进入四川,而早早准备好的蹇义则是为他们准备了毫无背景的一些翻译。 辽东虽然说的是官话,但四川的官话推广却并没有在之前取得太大的成功,只有少数人可以熟练的说官话。 单语言问题来说,四川的问题要比云南要大得多,毕竟云南起码是以江淮的军户为主,虽说江淮口音重一些,但关外学子也能听懂,不过四川就不行了。 此时的四川话还不像后世一样的西南官话,而是口音更为浓重,携带许多两宋官话词汇的四川方言。 随着三万学子走长江、嘉陵江、岷江进入四川,作为四川布政使的蹇义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是发动徭役,在下辖的十五府、十二直隶州厅、二十二布政司州厅、一百二十六县开始修建官学。 对于修建官学,百姓们的积极很高,官府刚刚张贴告示没有多久,百姓们就自发的拿着工具来到了县衙,根据县衙的指示清空场地,挖掘地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