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0章 大明孝子 (第1/3页)
“殿下,如果我们隐忍退让,那明军一定会得陇望蜀,出兵吧!” “出兵吧,殿下……” 寒冬之日,朝鲜汉城昌德宫内,随着数十名大臣跪下,坐在上首位,身着明朝郡王服饰的四旬男子沉默不言。 这个沉默不语的男人便是如今的朝鲜权知国事李芳远,而跪倒一片的臣子则是一直以来主张武力入侵辽东的郑道传旧部支持者。 郑道此人在高丽王朝时是亲明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对明事大,反对通使北元。 然而自从他出使大明后,他对大明的态度却突然转变,并在回国途中对己方使团发泄道:“好便好,不好来抢一场!” 此言被明朝侦知,传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便开始警惕郑道传。 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称朝鲜所上贺正表、笺文辞“轻薄戏侮”,先后扣押朝鲜数名使臣,并让李成桂交出郑道传,然而李成桂交出了许多官员,始终不交出郑道传。 为此,朱元璋气恼的将这群朝鲜官员流放云南,直到李芳远上位,朱棣才宽恕了这批人,将他们放回朝鲜。 在明鲜关系恶化的情况下,郑道传及其同党南誾、沈孝生力劝李成桂进攻辽东,并认为不仅要夺取辽东,还要像北魏、金、元一样入主中原。 对于他们的话,李成桂有所心动,因此严令全国将士演习《阵图》。 如果不是李芳远发动第一次王子之乱,将郑道传及其同伙杀于军中,这群人指不定还能闹出什么更大的事情来。 当然,李芳远虽然不认可进攻大明的辽东,但也不认可放任大明收复合兰府失地。 正因如此,从永乐元年到永乐五年,他一直派遣官员前往大明讨论合兰府的事宜,但每次都被朱高煦怼回来。 大明覆灭安南、令日本称臣、并招抚南洋数十个国家为藩属后,李芳远当即便派世子李褆前往南京。 在南京,李褆将大明大阅兵的情况告诉了李芳远,这给李芳远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尤其是不久后郑和覆灭锡兰国的消息传入朝鲜后,更给李芳远很大震撼,对于合兰府的事情,他也不敢再提。 如今大明进入合兰府,并将合兰府改为东海府,这让李芳远十分紧张,但要他和大明直接开战是不可能的。 面对面前的群臣,李芳远将目光投向了权近、李种善、徐弥性、崔宙等亲明派身上。 得到李芳远的注目,众人便了解了他的想法,权近连忙走出来叱骂道:“父国入东海招抚女真,对我们的好处不言而喻。” “如果只是这样,你们就要兴兵征讨复国,那让其它藩国如何看待我们?” “另外,你们有谁能领兵去征讨父国,并连战连捷吗?” 权近作为众人所知铁杆亲明派,实际上他本人并不亲明,与其说亲明,倒不如说是他清楚朝鲜和大明的差距。 这种差距,就朱棣上台,朱高煦监国后开始逐渐拉大。 如果不是朝鲜足够贫穷,且还有一堆类似权近这样的人为两国外交关系奔走,兴许朱高煦率先征讨的就不是安南,而是朝鲜了。 毕竟讨论起边患,朝鲜和大明的边境摩擦可不少,一直到永乐五年大阅兵结束后,双方的摩擦才开始逐渐减少并消失。 这些曾经的摩擦都能作为借口来征讨朝鲜,但朱高煦瞧不上这块地方。 对他而言,只要朝鲜足够听话,且大明能拿下东海府就足够了。 大明的人口无法做到同时对东北和朝鲜半岛,西南与中南半岛开发移民。 “殿下!” 李种善走出来作揖道:“自从父国将日本纳为藩属以来,仅隐歧的郑都指挥使便先后十七次将我国历年被倭寇掳掠的人口救回,先后高达两千六百余人。” “我国沿海,也因为父国海军而得以靖平。” “咸镜之地,本就属金元之土,且时常有女直作乱,眼下父国愿意将此地安抚,对我国北疆百利而无一害,怎么能够拒绝呢?” 李种善的话,得到了许多官员的点头认可。 尽管女真人遭蒙古人疯狂屠戮,几乎接近绝种,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还是渐渐发育了起来。 阿哈出、弗达哈、猛哥帖木儿等人自从得到大明扶持后,便开始经常在咸镜道劫掠朝鲜军民。 李芳远为了缓和朝鲜与女真的关系,便选择赐予女真首领封号,鼓励其进入都城当侍卫,并准许与朝鲜人通婚。 不仅如此,朝鲜还为其提供马匹、仆人、衣物、马鞍和食物等,在镜城和庆源与女真互市。 去年年末,兀狄哈部的弗达哈便伙同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一共出动五百骑兵和两千马步兵劫掠了镜城,朝鲜战死者几近千人。 可以说,眼下的猛哥帖木儿等人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野人,而是一个具有组织架构的凶悍小国。 这种情况下,即便大明把咸镜道这块地方交给朝鲜,朝鲜也需要出动数万大军才能将猛哥帖木儿等人围剿,得不偿失。 相比较之下,将这块地方交给大明,然后和大明好好谈谈,把猛哥帖木儿等人迁走才是王道。 李芳远如此想着,昌德宫外也响起了脚步声。 一名武官在殿门出现,而后五拜三叩:“殿下,平安道传来消息。” “说!”李芳远虽然已经成为朝鲜实质性的国王,但许多习惯还没改掉,说话比较直接。 “平安道传来消息,阿哈出、弗达哈等兀狄哈野人已经接受大明招抚,猛哥帖木儿向我国传信,希望联合我国抵抗天朝军队,事成之后他愿意归顺我……” “哼!”武官的话还没说完,李芳远便轻哼了一声。 他承认自己不是朱棣与朱高煦的对手,但猛哥帖木儿算什么臭鱼烂虾,也配与他联手。 “殿下,虏酋此前依仗天朝来劫掠我国城镇,而今见天朝招抚,不舍权力,便又妄图与我国联手抵抗天朝。” “即便我国军队击退天军,虏酋也绝不会归顺我朝。” 权近站出来分析利弊,他根本不相信猛哥帖木儿会在击退明军后归顺朝鲜,如果他真的有心归顺,那为什么不直接归顺强大的大明,反而是要来归顺实力弱小的朝鲜? 说到底,他不过就是想要利用朝鲜抵抗明军罢了。 权近甚至怀疑,一旦明军撤退,猛哥帖木儿便会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