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大家族列传_汉末三国二三线人物的史诗凉州群雄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汉末三国二三线人物的史诗凉州群雄篇 (第3/4页)

如果他知道这个道理还这么说,那他就是对陛下不忠!”

    这番鞭辟入里的演讲让崔烈哑口无言,最终汉灵帝采纳傅燮的意见,连京城的卫戍部队军都送上了战场。经过董卓、孙坚等将领的努力和流星雨的帮忙,勉强阻击了叛军。

    崔烈威信扫地,先是转任太尉,没几个月又被免职。空出来的太尉职务由曹cao的老爹曹嵩先生以高价买入。

    傅燮成为政治明星,每当三公九卿的职位出现空缺,大家就纷纷推举。但汉灵帝的偏爱也是有限度的,在卖官鬻爵这件事上,五折优惠是他的底线。既然傅燮一个铜钱都不肯出,皇帝陛下总不能为一个人坏了行情。

    第四幕:魔道之争

    公元186年,凉州四刺史杨雍因为平叛无功被免职,五刺史耿鄙上任。这位五刺史在征兵的工作上倒是非常积极,可他所信任的办公室主任是个十足的人渣,凉州士人都讨厌他。这种遭到所有同事反感,唯独主要领导喜欢的人是很难对付的,因为这种人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攻于一点,把所有的爱与可爱都展现在上司面前。

    盖勋在之前的四任刺史手下开展工作时,私交好不好另说,至少都被当做主心骨。结果这位五刺史一来,对他是言不听计不从。傲娇的盖太守感到无法忍受,愤然辞官。傲娇之王走了,新的汉阳太守上任没多久,超级演说家傅燮就从中央被下派来接班儿了。

    原来,宦官集团二号人物的赵公公眼看整不死傅燮,就派弟弟前去拉拢,表示只要肯合作,封万户侯一点儿问题没有。傅燮仿佛被盖勋的灵魂附体,夹枪带棒反正一句好话没有。怒火中烧的赵公公翻开官员名册,看看全国哪个职位最危险。于是傅大人就来到汉阳郡上班了。傅太守上任后,体恤百姓,发展屯田,很多叛乱的羌人都被他感动,前来归降。

    公元187年,韩遂发动兵变,将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全部杀死。成为叛军唯一头目的他显然需要打一仗来立威,于是拥兵十余万包围陇西。

    五刺史征召六个郡的官兵进击韩遂。官军人数虽多,但大都是训练不足的新兵蛋子。傅燮知道五刺史此战必败,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刺史大人果然不听,然后军队果然就哗变了。五刺史和他的办公室主任都被杀死,军司马马腾率众投奔叛军。汉阳豪强王国自称将军,与韩遂联合,包围了凉州的行政中心冀城。

    傅燮坚守着兵少粮尽的城池。叛军知道傅燮为人正直,有数千人在城外一起磕头,请求这位敌军的指挥官能够开城投降,并保证将其安全地送回家乡。

    傅燮十二岁的儿子傅干知道父亲的性格刚烈,恐怕不会接受投降的建议,思前想后对父亲说:“皇帝昏庸,宦官当道,父亲都不为朝廷所容。如今凉州已经被叛军所控制,我们无法抵挡,不如接纳他们的建议,暂时先返回故乡,再招募勇士,等待时机,拯救天下苍生。”话还没说完,傅燮长叹一声说道:“儿子啊,你知道吗?爹爹今天必须死在这里啊。商纣王这样残暴的君王,尚且有伯夷为他绝食而死,孔子都称赞伯夷是贤人。如今朝廷还没有商纣王那样残暴,我拿着朝廷的俸禄怎能不替朝廷分忧?事情既然到了这一步,我就必须以身殉国。你很聪明,以后好好努力。秘书杨会将是我的程婴(不知道程婴是谁的读者请参见赵氏孤儿的典故)。”说到这里,傅干哽咽得泣不成声,旁边的人都哭得涕泗滂沱。

    最终,傅燮率领仅有的士兵发起自杀式袭击,终于战死沙场,死得其所。此后凉州基本为叛军所控制。

    傅燮的死讯传到洛阳,被汉灵帝追封为壮节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在傅家得到了印证。傅燮的儿子傅干后来得到了曹cao的信任,官至扶风太守。傅燮的孙子傅玄在西晋官至司隶校尉,并写有《傅子》一书。

    第四幕半:傲娇之王重出江湖

    盖勋辞去汉阳太守之后,他的故事就和凉州的故事脱节了,但此人身上的奇迹实在太多,笔者忍不住要写一个插曲,交代一下他的下落。

    公元188年8月,汉灵帝刘宏在设置西园八校尉的同时征召军事人才入朝为官.傲娇之王盖勋重出江湖,被任命为凉州武都郡太守,临行前,皇帝还诏令朝中两大派系的头目——大将军何进和上军校尉蹇硕一直送到城外,足见皇帝对盖勋的厚爱。傲娇之王还在赴任的路上,灵帝就改变了主意,将他征召回洛阳,担任讨虏校尉。

    公元188年10月,灵帝在大阅兵之后专门找盖勋谈话,问他天下为何有那么多叛乱?盖勋当着大宦官蹇硕的面说:还不都是宦官和宦官子弟闹的?灵帝转身就问蹇硕是不是这么回事儿,被吓得不知所措的蹇硕从此恨上了盖勋。灵帝又问盖勋:“我已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而且给士兵们发了很多奖金,你觉得怎么样啊?”盖勋板起脸孔,冷言冷语地给皇上讲大道理,扣大帽子。刘宏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称赞盖勋:“说的对,朕和你相见恨晚,那么多大臣没有人能像你这样说话的。”

    盖勋后来对宗正刘虞、佐军校尉袁绍说:“我认为陛下是非常聪明的人,只是被左右宠信的宦官蒙蔽了,如果我们合力清除这些混蛋,然后提拔一些好干部,等到汉室兴旺,我们再功成身退,岂不快哉?”刘虞、袁绍认同,三人在一起谋划。不久,有人举荐盖勋到长安做京兆尹,刘宏不舍得让盖勋离开洛阳,但由于蹇硕等人极力撺掇,盖勋还是被升迁为京兆尹。在京兆尹的位置上,盖勋主要干了以下三件事:

    1.惩处有宦官集团撑腰的的长安县令,威震京师。

    2.拒绝皇长子刘辨的不正当要求。每逢军国大事,灵帝都专门请教盖勋的意见。

    3.灵帝驾崩,董卓入京之后,盖勋致信董卓,又是谩骂又是诅咒。董卓愣是连脾气都不敢发。后来董卓以皇帝的名义征召皇甫嵩和盖勋入朝,盖勋手上兵少,坐拥三万军队的皇甫嵩又决定找董卓认怂,盖勋只好奉旨转任皇家顾问。当时公卿以下官员,见到董卓无不跪拜在地,而盖勋见到董卓,只是拱了拱手而已,在场的人无不吓尿。

    司隶校尉袁绍与董卓翻脸后,董卓问司徒王允谁是做司隶校尉的合适人选,王允推荐了盖勋。董卓说:“这个人的确有能力,但是不能给他这么大权限。”在盖勋的人事安排上,董卓伤透了脑筋。此人人望高的没边儿,不提拔吧,里里外外都说不过去。提拔了吧,又怕他搞事儿,董卓只能频繁地给盖勋调整岗位,一会儿做武将一会儿做文官,一会儿在地方一会儿在中央,来来回回地折腾。

    在一次会议上,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二功臣朱儁向董卓汇报军情,并谈了谈自己的看法,董卓责难道:“老夫百战百胜,心中自有韬略,你那些不成熟的小建议就省省吧,别弄脏了老夫的刀!”盖勋在一旁见状,出来说道:“过去雄才大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