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 殿试下 (第1/2页)
一直快到了正午,夏源才终于停下笔来,揉了揉酸痛的手腕,又看看这洋洋洒洒的试卷,别看写的挺多,用的时间也挺长,其实只答完了第一问而已。 尽管他清楚夷人造反的原因,也在那纪念堂里看过符南王的事迹介绍,但那上面的介绍都是以符南王作为正面形象,而明廷自然是大反派。 若是真按这样的立场去写,那交完卷子啥也别干了,回家找根绳子往房梁上一挂,直接死了干净,还不用进诏狱受折磨。 所以他得逐条逐条的分析,要把原因写明白,还不能出现抹黑朝廷形象,抹黑皇帝形象的事情,得说是下面的官员不好,但不是皇上选官任官的错,这是那帮官员堕落了。 将卷子仔仔细细的看完,发现各种原因都写的还算透彻,而且相当稳健,夏源这才满意。 随即他又开始面对第二问,何以治夷。 “咕咕.” 正沉思间,肚子发出了抗议,夏源瞅瞅天色,日上当头,已经正午了,又环顾左右看看,所有的贡生要么是在做沉思状,要么就是在奋笔疾书。 而周遭侍立的宦官以及禁军,只是静静的在各自位置上站着,好像一个个雕塑。 也没说是端着糕点过来,让各位贡生垫垫肚子,连个茶水都没有。 你这么大的皇宫都不管饭的吗? 夏源又扭头看向高坐在太和殿前的皇帝,朱佑樘仍然在正襟危坐,瞧着也像个雕塑。 好吧,不管饭就不管饭吧,堂堂皇上都在那儿乖乖的坐着,没离开去用膳,那自己这帮贡生更是不配喊饿。 不过这位弘治皇帝是真的能坐,早上刚来时就是这副正襟危坐的样子,现在都到了正午,还是这幅样子,他这样坐着都不累的么? 朱佑樘此时已经有些皱眉了,他早就发现下面有个胆大包天的贡生在抬头瞧自己。 而且他还知道那是谁,虽然依然瞧不清下面那些贡生的脸,但这些座位按照各自名次排的,而那个位子是会元的。 他这般瞧着朕作甚? 莫不是朕这姿势有失体统? 朕这般小心的弓腰都能被他瞧见? 心里想着,朱佑樘不动声色的把有些佝偻的身子挺直,这下是真的正襟危坐,极其符合帝王威仪。 而夏源这时好巧不巧的也把脑袋低了下去,重新落到卷子上接着答题。 何以治夷 胡虏蛮夷,这每一个字都指代不同的族群,而夷指的是南方那些偏远地区的少民。 当然,尽管策论题问的是如何治理夷人,但大明其实也并非没有治理的方法,比如数个朝代一直贯彻的羁縻制度。 所谓的羁縻制度说简单点就是以夷制夷,而且这种制度也由来已久,能一直追溯到先秦时期。 历朝历代也几乎都采取这样的治理方法,比如现在的大明朝,就是在那些夷人的聚集地选出一个个土司,然后再由这些土司自行管理当地的夷人。 这样的策略最显著的好处就是,不用往这些羁縻地区派遣大量的驻军,统治成本很低,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但坏处更明显,朝廷任由这些土司对各自的片区自行治理,而且这帮土司还是世袭的,以至于当地夷人只知土司而不知朝廷,也对朝廷没有什么认同感,但凡土司振臂一呼,望风响应。 明朝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从永乐皇帝起就一直在贵州推行改土归流的策略,毕竟土司大多都集中在西南,而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