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里的真实故事_第十一章 为儿子住院的陈广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为儿子住院的陈广洪 (第1/2页)

    陈广洪,四十岁不到,个子不高,瘦瘦的,头发很短如同光头,穿的短袖如同长裙,说他是个僧人都像。后来才知道这件短袖是他弟弟穿过的,他说他弟弟比他个子高,我说再比你高,也不至于这么长吧,他说开始还好,后来就这样了,可能时间长了松垮了。

    陈广洪从不和别人主动聊天,在活动室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座位上玩扑克牌通关游戏。我和他住一个病房,而且临床,他总是把床铺打理的整整齐齐,看他神情与常人无异,所以经常晚上睡觉之前找他聊天,他也会面带笑容热情的和我聊天。他说早年他父母还有他夫妻四人,外出做豆腐为生,一般凌晨3点多就起来干活了,赶着一大早去菜市场售卖新鲜的豆腐,卖到中午12点回去吃饭,午饭后稍歇一会,又开始忙着泡豆子等准备工作,问他一家人这么辛苦挺赚钱吧,他说一年辛辛苦苦就赚个2-3万块钱,我说这真不多,他说是的,原来脑子不开窍,要是之前想到专门做好茶干和香茶干就好了,因为豆腐做菜的种类比茶干有局限,每天就这么点销量,说这也是他患病后才想到的,我和他开玩笑说这也许是你思虑过多,把脑子想出毛病了,他和我笑笑。

    后来他就一个人去离家不远的农场打工了,一个月3000元左右,包住包吃,做这个选择,也是因为一个人打工的工资和一家四口那么辛苦还赚的差不多。不知不觉干了有三年左右,他就开始患病了,我问他患病的症状是什么,他说是什么也不想干,到处乱走,于是他老父亲把他送进了相邻市里的精神病院治疗。我想可能是他迫于生活的压力,老父母守着点薄田,妻子还要在家带孩子,他这点收入还是捉襟见肘的,长期一个人在外面打工,性格又比较内向。

    他说第一次住院,一住就是2年多,原因是原来没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那时候精神病院一个月的住院花费在六千元左右,以他的家庭是没有这个能力支付的,他老父亲住院时交了3千元后,再也没有去过医院,那时他家也没有电话。在两年后,老父亲想儿子了,带着几个苹果和一些饼干去看陈广洪,医生说你终于来了,你把儿子带回家吧,于是欠的医疗费医生也没要,陈广洪跟老父亲回家了。

    回家后,陈广洪一时没有干活,于是村委给办了低保,期间他妻子走了,回了云南老家,陈广洪说当年他在当地找不到老婆,妻子是他家花了3万块钱找“媒人”娶的。陈广洪说他和他mama,去了云南找到他妻子,劝她回去,她最后表态说要在一起,要陈广洪带儿子来云南这边生活。我问陈广洪是不是在农村说你是精神病这些风言风语的话,让她觉得不好,陈广洪说可能是的,村里有些小孩看到他都绕着走,我说你不是挺正常么,他说是呀,可能那些是那些孩子的家长说的吧。最终陈广洪没有妥协,悻悻的和他mama回家了。

    随着父母亲也一年年的衰老,一家人都有了低保,赶上这几年的扶贫政策,村委给陈广洪安排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我说你这么瘦小,累吗,他说工资虽然不高,但挺轻松的,可能也是由于此,村委安排他的工作就是打扫村委办公室里的卫生,扫扫地、擦擦桌子、倒倒垃圾而已。我说这还挺好的,他有些许忧郁的说,好到是好,但按政策,只能干三年。我说你来住院,打扫的工作怎么办,他说没事,他老母亲帮他做就可以了,他已经和村干部说好了。

    于是接着他道出了这次来住院的原因,打扫卫生的活是干不长的,低保也是只能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孩子慢慢大了,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会很多。他说现在在在家做的活比较少,自己的时间比较多,他就在家研究做手擀面、馄饨、麻花,他说他都是参考在网上看视频学的,边学边自己琢磨着做,越做越有心得,说起他研究做的产品,他无不自信的说,吃过的人每有一个说不好吃的,摆摊开店售卖是没问题的。现在还没有资本开店,摆摊的设备他算过帐要大约要4、5千,这他是有的,但他一个人支棱不起来,儿子又不行,懒,什么也不愿意做,就是给他钱,让他骑他叔叔的电瓶车去稍远的店买点吃的,他都不去。一直说儿子不争气,初中还没毕业就不去上学了,老师找到家里来,也没用,整天就是吃饭、睡觉、玩手机游戏,为此他还给孩子通了网速比较快的网络,还经常给点钱给孩子充值玩游戏,我说你这不是纵容他么,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