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张家 (第1/2页)
想到这一处,大朱氏不免心中泱泱,面上也淡淡起来:“好了,这到底是长辈的事,且又事关两家姻亲,如何能轻易断言?你越发大了,也不能似小时候那样,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凡事,须得想一想事缓则圆这四个字。” 张秀和心里不忿,虽说不敢出言顶撞,却着实难以压下心头一口气。再说,平日里她也有些体察出大朱氏对江萱的不满,两下里凑到一处,不由猛然站起身来,道:“伯母难道连自家人都不顾了?我是年轻不知道事儿,却也明白长幼两个字。本来世不该说这样的话,可我们阖家的名声都是一处的。谁没了名声,家里都得受累。祖姑母年老,那管家权也没什么,可这样逼迫上来,强按上那样的罪名,又是什么道理?若我们家都不与祖姑母帮衬一句话,还有谁能呢?再说,那江萱本与堂兄有婚约的,表叔这样能养出她什么好性子来?伯母别的不管,难道连着堂兄日后也不管了?” 她这么说来,大朱氏神色却不曾稍变,只在听到最后两三句话的时候,她微微攥紧了手中的杯盏:“你呀,心是好心,却是沉不住气。这样的事,心中明白就是了,说出来又有什么意思?难道我与你伯父不晓得这样的道理?只是凡事总要筹划一二,才能做得稳妥。” 听得这么两句话,张秀和才觉心中松快了三分,面上也有些淡淡的霞色,有些不好意思地屈膝一礼:“是秀和错了,对着伯母还这样高声,没得坏了规矩。” “傻丫头,那是你我亲近哩。”说着话,大朱氏伸手招了招,等她走近了些,就伸手搂住了她:“你的性子我是极喜欢的,活泼欢快,一色明明白白的,又没失了规矩礼数。只是,你也大了,有些事情却得仔细起来才好。”由此,又说了小半晌的话,她才是送张秀和出去,才打发了两个婆子去信国公江家。自己才靠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沉的思量之中。 满屋寂静,谁都不敢出一个声儿,生怕惊扰了自家主子。 眼见着光阴流转,天色渐渐暗沉,大朱氏才是回过神来,抬头望了望窗外,便问道:“什么时辰了?”自有她的丫鬟禀报,道是申时三刻了。大朱氏忙收拾了心情,手指敲了敲桌案,道:“竟是这么迟了?赶紧收拾了。吩咐厨下,今天多做些新鲜素菜来,晚上预备些清凉消火的汤羹。” 身边的丫鬟应了一声,自跑去做事。 大朱氏令取来妆奁,理了理衣饰妆容,才又问了家中事务,见着色色齐整,她方叫来打发去了信国公家的婆子,细细询问了一阵。这一番事作罢,外头就有响动,却是齐国公张钧回来了。她忙迎了出去,一面伸手接过他脱下的大衣裳,转手交给身边的丫鬟,伺候着换了家常衣裳,又含笑问了几句温寒,才令人端来俨俨的茶汤:“先吃两口茶,也是暖暖身子。” 那张钧洗了一把脸,便与大朱氏坐下,端来茶汤吃了两口就放下:“今日我那里一如往常,并无大事,倒不知道你在家中如何?” “家中虽无事,只是江家堂姑母那里,却是出了一点差池。”大朱氏见他色神色和煦,想了想,便先这么说了一句。张钧有些惊异:“堂姑母自来贤良淑德,江家表兄等虽有不足,倒都孝顺,从来母慈子孝,事事顺心的,能有什么差池?” 大朱氏便挥退了一众仆役,从张秀和处说起,掺杂了那两个婆子听到的话,一一说与张钧,末了不免一叹,道:“秀和素来亲近堂姑母,那两个婆子也只在堂姑母处问好,略听了几句话。这只听了一面的话,自然是不大准的。可这里头的嫌隙却是分明,我们总要过去调解一二,若有什么误会,早早说个明白,才是正经的道理。” 张钧正值年富力强,又是朝堂世情经历过的,听得这一通话,便知道这事情不小,想了一阵才道:“当初姑母过世,老信国公便娶了这位堂姑母过去。因着信国公他们兄弟,原是我们嫡亲的表兄弟,且这位堂姑母为人做事都还不错,我们如今说起她来,也是当做姑母一样。但要论起远近亲疏,却是差了一层的。她也是有心的,常往来走动,又是做事得当,我们家也就只照着旧日的例子来。如今既是起了嫌隙,说是调解,但是这亲疏两字,却也不能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