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监 (第2/2页)
。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来自搜索引擎)。 在纸出现之前,像文书奏折什么的都是雕刻在竹简上的,费时费工又浪费材料和空间,皇帝要翻阅奏折看点文史记载的旁边就是一大堆的竹子,这个皇帝做得真没意思。纸出现后,一切都变了,在书桌旁的不再是竹简,而是薄薄的纸张。 在今日,当你看到身边的一张张纸时用着一张张纸时你是否会想起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个发明纸张的蔡伦呢!要是你不知道就回家跪洗衣板去。 太监四: 姓名:高力士(本名:冯元一) 年代:唐朝 突出点:一生多次平息皇室内出现的纠纷 印象指数:五颗星 高力士受到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做到了骠骑大将军。 唐玄宗评价,“力士当上,我寝则稳”。高力士墓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 太监五: 姓名:郑和(本名:马三保) 年代:明朝 突出点:七次下西洋 印象指数:十颗星 郑和一生的功绩很多,在这里懒虫就着重的讲讲他下西洋这事。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乙酉)34岁奉成祖命,郑和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丁亥)36岁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乐七年已丑)38岁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乐十一年癸己)42岁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乐十五年丁酉)46岁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 1421年(永乐十九年辛丑)50岁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后人认为在这一次下西洋他发现了美洲。 1431年(宣德六年辛亥)60岁郑和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以上下西洋记载来自百度百科) 郑和一生崎岖,11岁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14岁入燕王府跟随朱棣,可以说朱棣是郑和的伯乐,彻底的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在本书中懒虫会写到郑和(写永乐不写我们历史上的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那也算是败笔),但是本书中的郑和与历史记载的有所偏误,故事需要还往看官们不要大骂懒虫的拨弄是非,还请原谅。 太监六: 姓名:魏忠贤(本名:魏四) 朝代:明朝 突出点:败坏朝政 印象指数:八颗半星 魏忠贤从小混迹于街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黑社会混混能干的事他都干过。 自阉入宫,东厂的最高领导,明熹宗堕落后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一生坏事干尽臭名昭著,最后在明崇祯的威逼下上吊自杀。后又被掘尸任人千刀万剐。 李自成进攻北京前夕,崇祯念魏忠贤功劳政绩收葬魏其遗骸葬于香山碧云寺,康熙四十年被捣毁。 魏忠贤落得如此下场,也许就是我们念叨的那句两个字——报应。 明朝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很多著名的太监,在这里懒虫就只挑选出郑和与魏忠贤来讲述。 关于中国著名的太监懒虫就只讲述上面的六个了,手里还有好多的名单,这么枯燥的讲下去看官们也会感到厌烦。 还望看官们移步《小太监的幸福生活》正文,支持懒虫的写作,好与坏都只当做是过眼云烟的一场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