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战士_177 八卦阵(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77 八卦阵(一) (第2/2页)

梁露突然说道,“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你是说八卦?”张冠霖似乎突然有所顿悟。

    “我是说八卦阵。”叶仁说道。

    “那你直说不就完了?”张冠霖说道,“我知道该怎么办了,你负责确定方位,我负责技术。”

    不过从表情来看,另外的几个人还没有听懂叶仁和张冠霖的意思。

    八卦阵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古代阵法,只不过并没有小说杜撰演绎当中那么的神奇,小说中说诸葛亮创造的八卦阵“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而且里面还动不动“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邪乎。

    真正的八卦阵原本是古代军事理论中步兵应对骑兵的一种阵列,而且本身也并不复杂。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胜负往往并不取决的双方伤亡的绝对数量,而是士兵的士气,当一方绝大多数部队陷入恐惧,失去了继续厮杀的勇气,也就宣告了他们的失败。而人是盲目的,所谓勇气,很多时候是依赖于身边是否有站立的战友,我方是否能够保持完整的阵容。只要一个战阵依然完整,哪怕被重重围困,身边的将士也能给士兵以继续作战的激励。

    但是再完整的战阵也是松散的,因为过于紧密的阵列反而又会制约步兵武器的攻击,而对手的武器却有可能一次击倒数人。所以战阵中士兵与士兵之间还是存在着孔隙,这就给了骑兵可乘之机。

    所以传统意义上,骑兵相对于步卒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一往无前的气势、强大的冲击力对于战线的破坏性。正统的骑兵战法,即所谓“冲阵”,是百骑齐发,在正面从多个点冲破对方战线,直抵阵后,再勒马回身反向冲击。这种反复冲击的作用并不在于杀伤,而是使对方任何两个士兵之间的联系随时有被匹马截断的危险,使单个的步卒产生孤立无援的错觉,在整体上将完整的队形破坏为一盘散沙。加之骑兵冲锋时有如镰刀割麦,极高的速度造成巨大的能量,单独的步兵一旦正面被撞,不会有任何格挡或反击的机会。这种死亡的恐惧在孤独感的作用下会越发显著,从而导致个体失去战意,进而发展为群体的溃败。

    但是其实骑兵这种攻击步兵的模式,充满着虚张声势的成分。由于本身实际的攻击范围并不比步卒大,坐骑的存在又导致受打击面积远大于步卒,因此他们只能利用无休止的跑动和不规则的路线,依靠瞬间的爆发力冲击毫无防备的、落单的步卒。一旦有举枪提盾、互相依靠、严阵以待的步兵集结扎堆,骑方往往会轻巧地绕开。这些扎堆的“刺猬兵”虽然难杀,却也无法对有意识避开他们的骑兵造成伤害,也就在事实上造成了一方实际战斗人员数量的损失。他们不动,则无用;动,则会产生松动,露出破绽。

    骑方通过来回地冲杀,制造混乱和恐慌,等待那些“刺猬兵”自行散开,再逐一收割。因此,骑兵的冲击路线虽然没有规律,但实际上往往会选择眼前人比较少,队伍较薄弱的方向前进。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八卦阵被研究了出来。在骑兵冲击时,步兵有意识地在战线的某些位置让出真空,引诱骑兵下意识地集中向这些路线行进。待骑兵杀入阵中之后,步兵阵列虽破却不散,一路上在两边集结固守,让出前方空间任由骑兵冲刺。

    而这种阵势的核心在于:这种路径可以通过事先cao演确定,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骑兵本来是战阵两侧的直线冲杀,变成步兵一方主导下的,在阵内的环型路线!连续不断地接触,无穷无尽的敌人,将会逐步消耗骑兵的气势和体力。而由于骑兵自身的特性,他们又不得不按照这条“安全”的路线冲锋。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随着时间的推移,阵内的敌军最终会被逐渐消耗一空。如果步兵阵中在配合一定数量的弓箭手或者弩手,那么杀伤力会更大。后期的演进中,这种阵势还会利用步兵在阵内不断的利用盾牌的掩护变换位置,形成“人墙”,骑兵既无法在长矛长戈的威胁下对盾牌掩护下的步兵进行有效攻击,又会被这些人墙给分割包围,加速骑兵的损失速度。

    因此这种阵势似乎就有类似八卦变化多端的意思,于是就有了小说家的加工,配合上《奇门遁甲》和八卦的八种卦象等说成了八卦阵。这种阵势的在电影《赤壁》当中又很好的展示。

    虽然现在特种兵们不可能搞出一个这样规模的八卦阵,而且现阶段全都是热兵器,不可能找足够多的人在这个地方rou搏。但是特种兵们完全可以采用这个思路,设计好一个雷阵,请君入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