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国庆将至 (第3/3页)
坐起身,随手拿起一本,诧异道:“还出版了?花了多少钱?”
“花……我干嘛花钱呀!这得出版社给我钱好嘛!” “你写的书,出版社给钱?能卖出去吗?” 胡振华质疑得理直气壮。 话虽这么说,手却翻开书,一字一句地看起来。 胡杨趁机夺取遥控器的主导权。 江南台在重播上周的《好声音》。 《好声音》开播的收视率已经冠绝全网,第二期更比第一期高了一倍。好不容易出一个大爆款,江南台自然要翻来覆去地重播。 目前只播出了两期,暂时还没有别的电视台找到胡杨。 胡杨也不着急,他现在的心态就跟当年的诸葛亮一样沉稳,安心等着刘备三顾茅庐就行了。 不多时,门口传来一阵窸窣的响动。 一开门,陈菊就发现了门厅处的运动鞋。 “儿子回来了?” 胡杨喊了声妈。 陈菊换鞋进屋,就见胡振华破天荒地没有看抗日神剧,而是捧着本书津津有味地细读,不禁“哟”一声,问:“看啥书呢?” 胡振华头也不抬地回:“闺蜜之主。” “诡秘之主!”胡杨再次更正,“我在网上写的,最近出版了,拿一套回来给你们看看。” “你写的呀!” 陈菊立马坐下来,抱起剩下四本书,挨个儿翻看,也不看内容,就看看封面和页码。 “这么多本呢!你以前可是连八百字作文都憋不出来的,怎么能写出这么多字的?” “作文跟两码事,写网文的就没几个语文好的,很多人‘的地得’都分不清呢,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读者也分不清。” 胡杨岔开话题:“妈,我写这赚了不少钱呢。” “赚了多少?” 陈菊顺着儿子的话漫不经心地问。 “一百多万。” “啊,一百多……多少?!” 陈菊和胡振华同时抬头,瞪大了眼。 胡杨平静地说:“一百多万。我买了辆车,就在楼下停着。” 陈菊稍微回忆了一下,迟疑着问:“不会是那辆宝马吧?” 她只认识的三种汽车品牌:宝马、奔驰和奥迪,恰巧回来的时候,看见楼底停着辆崭新的宝马,因此有点印象。 胡杨给出肯定回答。 二老吃惊不小,胡振华问:“宝马啊,很贵吧?” “还行,买的基础款,四十多万吧。” “哎哟,咱儿子真是出息了!” 胡杨笑道:“爸,你不是要出去买菜吗?走啊,我开车送你。” 陈菊吐槽:“就一条街,送什么呀送,你爸买菜花的钱,还没你起步的油钱多呢!” 胡振华不以为然,抓着儿子的胳膊肘就往外走:“别听你妈的话,妇人之见!车买来就是开的,一条街怎么了,一条街也有好几百米呢!走走走,咱爷俩去,不带你妈!” “嘁,谁稀得去啊!”陈菊翻个白眼。 …… 尽管只有几百米,老爸依然拉风了一把,路上见着熟人立马摇下车窗喊:“老张啊,买菜呢?” “哟!这不是老胡嘛,鸟枪换大炮,单车换宝马了?谁的车啊?” “我儿子!” 胡振华身体朝后仰,指着驾驶上的胡杨。 胡杨只好打招呼:“张叔!” “儿子在哪里高就啊?” 不等胡杨开口,胡振华抢先道:“作家!书写得特别好,出版社抱着钱求着给我儿子出版!” “什么书啊?” “诡异蜘蛛!这不快过节了嘛,赶紧下单,给你女儿买一套!” 胡杨摸摸鼻子,在老爸嘴里,书名就跟随机生成的似的,每次都不一样,能买到才见鬼了。 兜了一圈回来,老爸的心情rou眼可见的开朗,做饭的时候还哼着歌。老妈听见了,疯狂给胡杨使眼色,那意思是:瞅瞅你爸那样,快上天了都! 胡杨则会心一笑,然后抱起手机接着和诺诺聊天。 晚上吃饭的时候,胡杨找了个机会说:“这本书销量不错,国庆有个签售会,在沪东,明天我就得走。” “这么急呢?中秋都不在家过了?” “唉,没办法,跟平台签了合同的,得去。忙完了跟你们视频哈!” 陈菊说了声“行”,又问:“那什么时候回来?” “七号吧。” “签售会要搞这么久的吗?” “没有,签售会就一天。我在沪东不是有同学嘛,难得去一次,都约好了,在那儿玩几天。” 一听这话,陈菊脑海立马闪过了那个扎丸子头的漂亮女生。 她试探着问:“是同学,还是朋友啊?” 胡杨扒拉着饭,随口说:“有同学,也有朋友。” 陈菊恍然。 客厅里静了静,只有碗筷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 陈菊迟疑许久,还是决定委婉地提醒一下:“儿子啊,你也这么大了,有些事呢,妈不鼓励,也不阻止,但是呢,一定要注意安全。” 胡杨愣了下,心想沪东那是什么地方,那不比江南安全多了? 转念一想,儿行千里母担忧,老妈有所顾虑也合情合理。 于是他说:“放心吧妈,我心里有数。” 陈菊语重心长:“妈不是不放心,就是想提醒你,身为男子汉,你要多付一点责任,多有一点担当……明白?” 胡杨不太明白,但还是点了点头,应付一句:“知道了,我会照顾好他们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