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圣典不拒寇妩媚数点伤(8) (第1/2页)
吃过晚饭以后,天气忽然闷热起来,王炳中院中的那棵七叶树经过一天的熏烤,碧绿的叶子齐生生地耷拉着,感觉不到一丝的微风。小坡地村正唱戏,叮叮咣咣的锣鼓声在潮湿的空气里显得格外响亮而清脆,自晚饭的时候月琴便显得有些坐不住,屋内屋外中院东院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后晌烧锅酒坊的账房白锁住来报告说,作酒的大师傅嫌工钱少,卷了行李要坐上别人的马车回去,高粱和玉米也不太多了。炳中吃完饭后又和林先生说了一会子话,定好了搬学堂的日子。 送走了林先生,王炳中便要去烧锅酒坊,临走的时候,见月琴一脸的不高兴,便又转回头说:“嘴撅得拴住驴了,戏台上压着你的魂儿?去吧去吧!找个伴儿,今儿天黑没月亮儿。”向外走了半截儿,又转头回来,指着月琴的旗袍说:“把这身儿换了,那是个啥!那也叫件儿衣裳?那是个,盖着脊梁露着屁股的大裤衩儿!那是个,教好人学坏,招赖人下手的风流幡!去,找件儿端端正正的换上!”旗袍是她当年来王家唱戏时,王炳中专门托人买来送她的。 王炳中走后,月琴换上薯莨纱⑧的大偏襟长衫,浅粉色的,袖口、领口、下摆及偏襟的边缘,镶滚着杏黄色的花边,长短和膝盖相平,浅绿色的胖裤儿,宽宽大大的像一个裙,大脚片蹬上一双枣红色的绣花鞋,兴高采烈地跷了几个台步后,窈窈窕窕地一扭又一摆,翩翩如花丛里的一只蝴蝶。 小坡地村在大坡地村的南边,三、四里的路,出村向南上了土地庙的缓坡,村子便近在眼前了。一路上不断的人群,搀扶着的、怀抱着的、肩背着的,提了马扎、板凳的、拿了坐墩、草片儿的,一路的欢声笑语步履匆匆。春播的庄稼已基本作弄了出来,刚耩上的谷苗正在地下拚命地向上挤拱着,再过几天就该锄头遍小苗儿了。 月琴提了个小包,里边是给父亲做的几件衣服和鞋袜,还有偷偷攒下的十多块银元。她爹抽大烟的毛病至今没有改掉,平时她接济的花销,几乎全化成了一团团蓝色的烟雾随风飘散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人也日渐地消瘦。 月琴爹去年来王家的时候,本来的一个土鳖庄稼主儿,肩膀上又扛了个吸大烟的坏名声,王家的人总是一脸的不屑和无奈,尤其是大太太牛秋红的那一张阴阳脸,嗤之以鼻的奚落和风光无限的自豪夹杂在一起,比三九天的寒风还凌厉,将月琴心头仅存的一点自尊也给扫荡得了无痕迹。自此后,月琴爹便很少来闺女家。 下了土地庙的小坡,再走上那么几步,小坡地村也就近在眼前了,月琴远远地看见小魁在路边站着,两只手插在上衣口袋里,两只脚在踢着路边的石子玩。月琴只当没有看见或并不相识,只顾一个人走到戏台子跟前。开场前的垫场戏已经演完,月琴挤在人群中左顾右盼着,慢慢地就退到了人群的后面——她的意思是让人看见自己真的来看戏了。 月琴站在稀稀落落的人群里,只看见了演员的脑袋,听那小生拖的假腔,软绵绵的像撒落一地的棉花套子,根本没有那应有的悠远和激昂,她真想放开嗓子喊上一回,忽然感觉后背被人轻轻地逮了一下,也不回头,没事人儿似地左右流连着,只到再次被逮了一下以后,过了一会儿才一步一挪地跟着一个远去的背影走出来。 天空浓黑如一盘巨大的锅底。月琴跟着前边那个哧啦哧啦地走着的黑影走向村南,路边黑乎乎的树影忽然摇动起来,随后便送来一股股令人惬意的凉飕飕的风,身后的锣鼓声已渐行渐远,她忽然有些害怕。 前边的黑影却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弯腰顺手拾起一块石头,向前边的黑影狠命地砸去。小魁终于在一个高堰边停下,等月琴慢慢地走近,一把将她搂入怀中,呼哧呼哧地大喘着粗气。月琴隐隐地感到胸部有一种压迫感,往后一扭头,黑乎乎的虽看不见什么,却总怀疑有一个不怀好意的人在暗地里悄悄地跟着,她一边推小魁,一边压低声音喊叫:“小魁,你疯了,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