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_第一百六十四章讲武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讲武堂 (第3/3页)

  是故,现在广州百姓大多是发自内心的祈祷。

    “这位客官,您要是想投军的话,现在可是个好机会。”

    茶摊上的众人也是下意识的将目光给投了过去。

    对商人来说,唯有大明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广州这边才能继续开关。

    “大明这边的科举如果能剪了辫子的话,那考中的概率就更大了。”

    然后转而北上!

    大军浩浩荡荡的向着湖南方向开拔。

    很多人都在暗暗祈祷大明此战一定要获得胜利。

    红色的军服,赤色的甲胄,明军将士背负着火枪,腰间别着刺刀,列阵而行。

    混元教义军裹挟流民数十万众,教首刘之协号天王,自称是弥勒转世。

    大明宣武元年,满清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八。

    这里面,本地举子大多都是两广人士,他们为了参加科举,大多都已经剪了辫子。

    并着手处理那些,想趁着广州战乱,浑水摸鱼,杀人劫掠的贼匪,以及一部分破坏军纪的乱兵。

    杨举人寻了几个青皮混混,每天都跑到许家的酒楼里闹事,弄的许家的生意没办法做。

    许云深闻言,脸上的表情明显有些意动。

    而不是催命符!

    但他对面的许青山还是开口说道。

    有秀才功名在身,他的生活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但顾住温饱还是没问题的。

    但要是清军打回来了,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唯有大明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他们平静的生活才能继续的下去。

    听到这边有人说想要投军,茶摊的老板陈阿四走过来建议道。

    三月初,修整数日之后,明军继续北上,过宜章,进入郴州境内。

    社会大环境如此,朱靖对此也没什么好办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层军官的能力水平,便代表着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水平。

    由此,数十万流民人人奋勇,向着襄阳府而去。

    所以,中年人许青山蹉跎了半生,却也只得了一个秀才的功名。

    “明军威武,王师必胜!”

    沉闷的战鼓声响彻原野。

    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普通士兵接触最多的军官,是沟通主帅和士兵的桥梁,是主帅用于指挥军队作战的最重要的触手。

    那是因为他家出了变故。

    许云深他爹之前曾经惹上了官司,多亏许青山出面,这才得以解决。

    朱靖骑在马背上,在众多明军士卒的簇拥下,缓缓向着城外开去。

    清军的军纪如何,大家心中都有数。

    大明又没有强迫他们非得留辫子!

    虽然当年经历过广州屠城之事的老人,现在都死光了,可广州城内的那座谢恩牌坊,却是还在呢。

    咚!咚咚!咚咚咚!

    襄阳!

    因为朱靖知道,一支军队的灵魂,便是基层军官。

    最后哪怕是许青山这个秀才出面,他们家也只能是破财免灾,将酒楼过给了杨举人,换取他爹能够平安出狱。

    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尽量的提高军人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参军入伍。

    誓必要夺取襄阳,建立他们的真空家乡。

    大明在科举之中,对于继续留辫子的人,是有减分项的。

    哪怕是在当下这种战争年代,参军之后,晋升速度肯定要比科举为官快得多,大多数人也只会优先选择较为清贵的科举入仕。

    明军接手广州后,第一件事就是维持广州城内的秩序,张贴安民告示。

    虽说大明夺取广州的时候,他们难免也遭到了兵灾。

    在明军骑士清路完毕之后,随即出现的,就是一队队的明军士卒。

    其率军自郧阳东出,然后向着襄阳杀去。

    可好歹明军的军纪是有保证的。

    只见道路尽头响起了一阵隆隆的马蹄声。

    完全无视了地面上层层叠叠的尸体,悍不畏死的向着襄阳城再次发起了进攻。

    宗教这玩意虽然有诸多的弊端,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用宗教手段所洗脑出来的狂信徒,那绝对是最好的兵员。

    毕竟,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了,还有谁能打败他们呢?

    先更一章,还有一章得晚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