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二章满蒙一家 (第1/3页)
有清一朝,西域向来都不安稳。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满清国力最强的时期,一直都有对西域大规模用兵。 哪怕是到了道光,同治年间,西域都是叛乱不断! 直到左宗棠收复西域,西域才算是勉强安稳了下来。 大清在甘陕的精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震慑西域的叛乱势力。 大清此前已经自甘陕调过一次兵了,李侍尧觉得若是大清再从甘陕调兵。 那西域怕是又要乱了! 到时候,大清这条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破船上,可能又要多出一个漏水的大洞。 乾隆闻言,微微颔首道。 “满蒙一家,如今大清有难,蒙古自然也得出力。” “此事便交由李侍尧你去负责吧,携带朕的圣旨前往科尔沁诸部,自科尔沁诸部遴选壮勇之士,组建骑兵,入关协助朝廷,平定明贼之乱!” 满清说满蒙一家肯定是扯淡的,这事情比满汉一家还不靠谱。 满清防备蒙古人的优先级甚至还要在防备汉人之上。 不管怎么说,我大清在中原最多也就是剃发易服,搞大屠杀,文字狱等。 也就是意图在文化上消灭汉人。 最起码没推行减丁政策,要在人种上消灭汉人。 而对蒙古人,我大清在草原上一以贯之的,可是赤裸裸的减丁政策! 以至于到了清末,蒙古的人口只有一百万上下。 要知道的是,哪怕是明末时候连年战乱,蒙古人的人口还有四五百万呢。 也就是说,自明末之后的二百多年里,蒙古人的人口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是凭空消失了五分之四。 可见我大清减丁政策推行的有多到位,有多么的成果斐然。 真不怪罗刹人能侵占西伯利亚和远东。 毕竟,蒙古人的人口都被我大清折腾的只剩那么点了,还大多都在漠南草原定居。 整个漠北和西伯利亚,加起来都不知道有没有几万人。 就算是有,这几万人也是散居各地。 就这么点人,怎么可能抵挡的住罗刹的东侵? 草原上的蒙古人的人口要是能维持在明末时候的四五百万的规模,罗刹想要侵占西伯利亚和远东,肯定不会像是历史上那么容易。 但是,我大清虽然对蒙古人满是防备。 但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科尔沁部! 满蒙一家是扯淡,但八旗和科尔沁却是实在亲戚。 大清的历代皇后多出自科尔沁,科尔沁是大清真正的铁杆,也是惟一一个在清代实现了人口正增长的蒙古部落。 大清在关内的战局紧张,然后调科尔沁的兵马入关助战,实在是应有之意! 李侍尧闻言,抱拳领命。 乾隆思索一阵,然后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关外的八旗和索伦兵也要调动!” “传旨给黑龙江,吉林,盛京三将军,让他们各自遴选五千八旗锐卒入关,用于拱卫京师,以及平定明贼之乱。” “索伦诸部则是再行征兵,一万人不够,再加征一万五千!” 满清在关外的八旗虽然也腐坏了,但和关内的八旗比起来,好歹还是保留了一部分的战斗力的。 可堪一用! 而对于索伦诸部,现在的乾隆却是准备要杀鸡取卵。 索伦诸部由于生活条件困难,人口本就不多。 结果,我大清在短时间内,向索伦兵前后征兵上次,还一次比一次人多。 如何不是杀鸡取卵? 当然了,是否是杀鸡取卵,乾隆也不在乎。 索伦部在他眼中,不过是野人罢了,死再多乾隆也不在意。 乾隆在意的,只有他的八旗。 吩咐完这些,乾隆闭眼沉思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开口询问道。 “对了,八旗新军cao练的如何了?” “能否上的了战场?” 在上次韶关之战的消息传来之后,乾隆便开始着手整顿八旗武备。 如今,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乾隆琢磨着差不多也该有一定的成果了。 他不求八旗新军能到前线去和明军拼命,可八旗新军必须得有北直隶的绿营被调走增援南方战事之后,守住北直的能力。 和闻言,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已经替我大清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