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六章开源节流 (第2/3页)
被搀扶着,重新坐回到了椅子上,整个人都是瘫软了下来。 没人懂他现在的心绪究竟有多复杂! 深吸一口气,又喝了杯茶水顺气,这才开口说道。 “传召,诸位军机大臣觐见议事!” 身旁的内侍闻言,抱拳而去,向军机大臣们传令去了。 没多长时间,便见于敏忠,李侍尧,和,梁国治等大清的几位军机大臣前后来到了御花园。 然后快步走道乾隆面前,下跪行礼道。 “奴才/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躺在一张摇椅上,脸色微微发白,眯着眼睛说道。 “平身,都起来吧!” “军机处递来的军报朕看过了,对于当前的局势,朕也算是心中有数。” “大家都议一议吧,接下来的平贼战略该如何推行?” “祖宗将江山交到了朕的手上,朕却将天下治理成这般模样,死后也无颜面见列祖列宗于地下啊!” 于敏忠闻言,最先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老臣认为在岳州之战后,我大清于南方的局势,大概率是无法挽回了,且短时间内,我大清怕也无力反攻江南。” “既然如此,我大清便应该提前做好失去南方的心理准备!” “以免到时候事情真的发生了,再慌乱无措。” 乾隆闻言,只是微微颔首道。 “详细说说!” “你想怎么做!” 于敏忠闻言,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老臣的想法主要有三点。” “一是我大清应该提前筹备北方的防务,以备明贼进犯。” “二是我大清尽快着手整顿北方军务,革新八旗和绿营的武备,为接下来大清收复南方做好准备工作。” “三是我大清要做好失去江南和湖广的准备,提前谋划新的钱粮来源,以维持朝廷运转。” 于敏忠三句话说完,乾隆忍不住面露思索之色。 片刻之后他便点头道。 “所言有理!” 随即,乾隆便接着询问道。 “那具体该怎么做?” 乾隆往常是个很有决断的人,但今天却是被南方传来的坏消息给震到了心神。 是故,这才一直询问臣子们的看法,而不是自己拿主意。 李侍尧见此,不等于敏忠说话,便接茬道。 “启奏皇上,关于提前布置江北防务的事情,奴才觉得朝中可派遣钦差大臣,至江北统筹防务。” “着重经营扬州,淮安,凤阳,六安,襄阳等地,以备明贼北上。” 乾隆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李侍尧接着说道。 “关于整肃军备之事,奴才的意见有两点意见。” “一是我大清应该着手裁汰绿营中的老弱,用裁汰绿营所节省下来的钱粮,征募甘陕等地的壮士从军,严加cao练,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二是可以扩编八旗,征募关外的索伦诸部,以及草原诸部的壮勇之士,或各旗旗下包衣为兵,再辅以老八旗为将,从而组建编练新军,以重振我八旗武力。” 第一点不必说,我大清内地成平日久,虽然经常有叛乱发生,但都不成气候。 绿营早就养废了,现在战斗力怕是直追八旗! 哥俩大哥别笑二哥,一样的废物。 这要是再不裁汰老弱,好好整顿一下,那就是在纯粹在靡费朝廷的钱粮了。 等明贼发动北伐,他们什么作用也发挥不出来! 第二点则是出于重振八旗武力的考量。 八旗的武备败坏和绿营比起来都是犹有过之,并且更加重要的是,绿营还能裁汰老弱和不堪用的老兵油子,进行整顿。 可八旗不行啊! 八旗的旗兵都是有正经编制的。 人家可都是我大清朝的股东。 哪里是说裁汰就能裁汰的! 是故,既然八旗贵族不堪用,那李侍尧也就只能琢磨琢磨另起炉灶了。 比如说包衣,比如说关外的索伦兵和蒙古诸部! 大清如果能用抬旗为诱,这些人上了战场,绝对能发挥出不俗的战斗力来。 乾隆闻言,点头说道。 “很好,此事便照此办理吧!”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整顿八旗和绿营武备所需的钱粮从何处而来?” 大清丢掉江南和湖广,最大的影响并非丢城失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