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春秋决狱 (第2/2页)
,旋即剧烈的痛感袭上心头,占据了他的全部感官。 随着和清军寨墙之间的距离拉近,他身上的重甲已然无法为他提供周全的防护效果。 清军所使用的弓箭,已经能够射穿他身上的重甲了。 刘器想起了自己惨死于清军屠刀下的家人,赤红着眼眸,大步向前冲去。 神情中满是决然! 刘器本来是马德邦手底下的武昌兵的一员,曾经官至千总。 在监利一战中,身为千总的他,追随马德邦归降了大明。 甚至,他还追随在马德邦身边,杀了好些个湖广总督三宝的亲卫,立下了战功。 但作为代价,他们这些降兵留在武昌的家人都遭了殃。 普通士兵的家人还好说,大多都只是被下狱了。 可刘器这样的军官就是另一回事了,妻儿父母均是惨死于清军屠刀之下。 在明军收复武昌之后,刘器为了给自己的家人报仇,带头违反军纪,领着自己手底下的弟兄,杀了好些个当初对他家人动手的衙役,军丁,刽子手。 差不多有二三百人! 要知道的是,这二三百衙役,军丁,刽子手都是投降了的。 刘器此举,说白了就是在坑杀降兵,还是无令坑杀降兵。 军法肯定不能轻饶了他! 但由于事出有因,朱靖并没有将他明正典刑,直接处斩。 而只是剥夺了他身上的官职,将他打为了普通兵士,让他去战场上戴罪立功。 其实,刘器是有些报仇心切了。 哪怕是他不动手,朱靖也是准备要清算那些敢屠杀投降大明的士卒家眷的有关人员,给明军上下一个交待的。
但是,有些事情,朱靖做可以,但要是有谁敢无视军令,擅自行事,那就莫怪大明军法森严了。 是故,朱靖哪怕是可以理解刘器的动机,也必须得对他做出惩处才行。 其实,只将刘器打为普通士卒,让他到战场上去将功折罪,这已经算是朱靖对他法外开恩了。 否则的话,如果真的按照军法处置,别说刘器了,连带着他麾下的那些动手的士卒,全部都得掉脑袋。 怎么说呢,虽然军法森严是没错! 但很多时候,法律的解释权在上位者这里。 还有就是,朱靖对刘器等人法外开恩,也不是为了徇私,而是为了稳固军心。 不同于现代的人权至上,法律至上,在古代中国约定成俗的社会观念中,道德是要凌驾于人权与法律之上的。 而孝道,就是道德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子女为父母复仇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如果子女为了帮父母复仇而杀人,那地方官非但不能将其判刑,甚至还要将其表彰为当地的孝道典范。 这也就是所谓的春秋决狱! 很多时候,地方官判处罪犯,不一定是按照法律标准来判,也有可能是按照道德标准来判。 一个罪犯,如果他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哪怕是犯了罪,地方官也得从轻判决。 但是,如果这个罪犯的罪行非但触犯了法律,还挑战了道德底线。 那他绝对会被罪加一等进行处置!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古代对于采生折割的惩处了。 所谓的采生折割,也就是拐卖人口,然后通过人为致残的方式,将被拐卖者折磨的不成人形,然后来让这些被拐卖者去行乞谋财。 因为统治者认为采生折割的行为会导致人心中的善良丧失,从而导致当地的道德标准下降。 是故,对采生折割者,动辄就是凌迟。 但是,凌迟的刀数并不是按照受害者的数量,谋取财产的多少进行判决的,而是按照事件所影响的范围进行判决的。 影响一县的话,可能就判你个十几刀意思意思。 一府的话,那刀数估计就要翻好几倍。 一省的话,那最少也得是几百刀。 要是影响了全国,豪华顶配旗舰版的三千六百刀凌迟处死套餐了解一下? 当然了,按照古代的信息传播速度,豪华顶配旗舰版的凌迟处死套餐,人贩子想体验一下也是挺困难的。 是故,朱靖对刘器等人的法外开恩,明军上下也都是能够理解的。 在舆论上,大家也都是称赞朱靖做事有人情味。 并没有人对此有反对意见! 朱靖要是真的按照军法从严处置了刘器等人,才是真的会引起舆论上的广泛反对,甚至还会被人骂做法贼。 这就是时代不同,所导致的相同的行为导致的不同后果。 朱靖一直都明白这个道理! 做事,最忌讳生搬硬套,必须得因地制宜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