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_第二百三十四章铸钱与银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章铸钱与银元 (第2/2页)

明的直接铸造发行银元比起来,这个力度就大大不如了。

    毕竟,朝廷都发银元了,百姓交税直接拿银元就能交,而不是交散碎银两。

    如此的话,火耗自然也就没了。

    总不能朝廷铸造好的银元,你当官的还要拿去再铸造一遍吧?

    脸这么大的吗?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惟有将货币的币值给确定下来,金融业才有发展的可能性。

    才能以金融为支点,进一步的撬动大明的社会发展与生产力进步!

    是故,朱靖便提出了铸造银元以发行的主意。

    内阁首辅王顺闻言,站出来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老臣同意铸造新钱的事情,但是,发行银元的事情,老臣持保留态度。”

    说罢自己的态度,王顺又开口解释道。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华夏神州从来都没有过铸造银元的事情,以往的历朝历代都只听说过铜钱,又何曾有过银元?”

    “朝廷若贸然发行银元,后果实在是不好说!”

    “恐成害民之举啊!”

    王顺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教育,性格很是保守,对于创新改革的事情,向来都不热衷。

    朱简灼闻言,开口反问道。

    “首辅所言或许有理,但若是不铸造银元,首辅可有解决火耗之法?”

    王顺闻言,张了张嘴,但还是说道。

    “老臣对此依旧采取保留态度,认为铸造银元之事该当缓行。”

    “太子殿下这个铸造银元的主意或许不错,但就是太着急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像是这种关乎国家命脉的事情,绝不能着急推行。”

    王顺的性格虽然保守,但他的话其实不算有错。

    改革这种事情,向来都是很困难的。

    哪怕是微小的改革,也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抵抗,也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很多时候,真的是越着急越容易出错。

    一旁的李沐也是开口说道。

    “回陛下的话,老臣也认为此事该当缓行!”

    “朝廷可以先小规模的铸造一批银元出来,用于核算成本和利润,并释放到市场上用于检验一下市场的反应。”

    “等确信铸造银元之事没有问题之后,再大规模的推行下去。”

    说白了,也就是在大规模改革之前,先搞一批试点工程。

    紧接着,何寿等人也是纷纷开口附和,表示应当缓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现在的大明朝堂上,大部分都是保守派的一员。

    真正的改革派,其实只有朱靖一个。

    唯有他对于改革之事是发自内心的迫切!

    其他人的态度则是能缓则缓!

    因为只有朱靖知道,当今世界正处于风起云涌的浪尖之上,中国在大航海和工业革命方面,较之西方本来就已经落后了。

    若是再不奋起直追,那可就真的是要来不及了!

    当然了,大明的臣子们说是保守派,其实也不尽然。

    在大明这个新生的集体中,并不存在真正的保守派。

    大家其实也都是愿意改革的。

    他们反对的不是改革,而是朱靖这么大手笔的,大跨步的搞改革而已。

    希望朱靖能够放缓速度,慢慢来。

    也就是说,他们的这个保守派,只是相对于朱靖来说显得保守。

    和满清的那些固步自封的高层硕鼠比起来,还都是较为开明的。

    最起码,大明这边,从上到下都能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也都能意识到对外开放,以及发展工商的必要性。

    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自宋朝开始,理学兴盛,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便有积极进取,对外开扩,变成了保守向内。

    好几百年的社会发展下来,整个中国的社会风气都是趋于保守的。

    好不容易到了明末时候,思想有点进步,社会有点向前发展的意思了,结果碰上了满清入关。

    一脚给踹回了原位!

    甚至,自满清入关以来,这一百多年的文字狱,奴化教育,闭国锁国的海禁,更是使得整个中国进一步的划向深渊,变得越发保守。

    朱靖想要短时间内扭转这个社会风气,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