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六章热乎乎的 (第2/3页)
,辽东辽西那地方的道路就要融化成烂泥塘了,没办法大规模行军。 而满清要征朝,只能从辽东发兵。 是故,我大清也就只能趁着冬天,道路还冻着的时候尽快发兵! 至于说能不能等到秋天再发兵? 理论上来说可以。 但就凭我大清现在的财政情况,容不得征朝之事再继续拖延了,再拖大清就要破产了。 必须得尽快把征朝之战给提上日程! 格勒浑听闻此言,心中便是一动,他知道自己今日算是来着了。 他今天从永丰这里最起码得到了三个消息! 首先就是察泰没死,死的只有阿桂。 其次是清廷将会在年节过后,立即发动对朝鲜的战事。 三则是清廷的征朝之战,将会由福康安领兵! 这三则消息,都是有其价值的。 格勒浑若是能将这三条消息传给大明那边,他绝对能受到重赏。 他的家人的日子也能好过很多! …… 大年初一! 朱简灼早早起身,在侍女的服侍下穿衣洗漱,准备要去参加大朝会。 “陛下,靖从南京派人送来了书信。” 刘氏从外边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走到了朱简灼身边,开口说道。 朱简灼张开双臂,任由侍女为自己打理着身上的冕服。 在听闻刘氏所言之后,转头,直接开口说道。 “是靖的信吗?皇后直接拆开念一下吧!” “朕现在实在腾不出手来!” 刘氏闻言,点头说道。 “如此也好!” 语罢,她便撕开了手上的信封,展开读了起来。 “儿臣靖拜上:今,年关将近,南京局势大定,江南遂安,儿臣本应亲返广州,于二老膝下尽孝,无奈军务繁忙,江南新附,诸般事宜繁杂,实在抽身不得,只能执笔以表思亲……” 读着自己儿子的亲笔信,刘氏脸上满是发自肺腑的笑容。 自去年年初,朱靖率军北伐以来,她已经有大半年没见过自己这个儿子了,心中自然也是想念的。 如今看到自己儿子的亲笔书信,刘氏心中一阵熨帖。 读完了书信,刘氏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丈夫,开口询问道。 “陛下,靖想要行辕在年节过后,尽快迁往南京,这事情您怎么看?” 南京是大明的旧都,是当年朱元璋登基称帝的地方。 拥有着极其重大的政治意义! 将行辕迁往南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表明大明矢志北伐,绝不偏安的政治态度。 这对当前的大明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刘氏虽然只是一个妇道人家,但也是懂这一点的。 朱简灼听闻此言,也是蹙眉深思了起来。 思考片刻之后,朱简灼开口说道。 “迁都之事,暂且不急于一时!” “等浙江,福建,江西方面的战局彻底稳定,行辕再行迁移也不迟。” “南京那边暂且有靖坐镇,也足够了!” 对于自己儿子,朱简灼还是放心的。 在他看来,有自己儿子在江南,江南的大局就不会出问题。 等自己儿子把江南局势给稳住了,自己再去捡现成也就是了。 刘氏闻言,点点头说道。 “陛下英明!” “但妾身觉得,行辕迁移之事虽然不急,但可以先派遣人手,将靖的几个妻妾送去南京。” “一来让靖身边能有几个贴心人伺候着!” “二来也能让靖尽快留个种,他现在是大明的太子,没个孩子怎么能行呢?” 朱简灼闻言,陷入了沉思之中。 片刻之后便点头说道。 “皇后所言有理,如此也好!” “正好朕也想抱孙子了!” 刘氏闻言,点头表示认可。 就在这时候,一旁的侍女开口说道。 “陛下,收拾好了!” 朱简灼微微颔首,然后抬步向外走去。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万象更始,朱简灼这个皇帝也是很忙的。 他除去需要召开大朝会之外,还需要去广州城外,遥拜孝陵祭祖,还需要祭告天地…… 都是麻烦事情! 当然,刘氏这个皇后也得随行一起。 朱简灼走出自己的寝宫,在几名内侍的搀扶下上了步撵。 总管太监杨和见此,吆喝一声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