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炮兵编制 (第2/2页)
则是呕心沥血,给蜀汉延续了数十年的宗庙社稷。 朱靖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没让朱靖等多长时间,便见蔡学勤从外边走了进来。 刚进入花厅门口,蔡学勤便下跪行礼道。 “微臣参见太子殿下,殿下万福金安!” 朱靖见此,从座位上起身,走到蔡学勤面前,伸手将他扶起,哈哈大笑道。 “哈哈,卿家快快请起!” “地上凉,不必多礼!随孤入座吧!” 蔡学勤被朱靖从地上搀扶了起来,神情有些惶恐的坐到了座位上。 他能从太子殿下的动作和语气中,能从眼前这一桌子明显没动过筷的食物中,感受到太子殿下对自己的尊重和在意。 这种感觉,让蔡学勤心中暖暖的。 要知道,他以前给大清当官的时候,别说一国太子这样的大人物了,哪怕是官职比他大一级的上官可都从来不会如此尊重于他。 朱靖身边的侍从为两人倒上了酒水。 朱靖端起酒杯,示意蔡学勤也举杯,两人一起喝了一杯,朱靖开口询问道。 “蔡卿家继任松江知府以来,松江府的相关工作开展的如何了?” 蔡学勤闻言,收住心神,开口说道。 “回殿下的话,下官自继任松江知府以来,已经完成了松江府的丁口和田亩的清丈工作。” “对府衙的相关官吏进行了集体性的考核审验,以考成法裁汰了一批瞒憨无能之辈,以保证松江府官衙机构的廉洁高效。” “并对松江府以往积压的案件卷宗进行了集中处理,对冤假错案,进行再次调查取证,并按照大明律重新审判……”
说罢这些之后,蔡学勤从怀中掏出一份施政报告,双手呈递给了朱靖。 想要请朱靖过目! 朱靖闻言,满意的颔首道。 “不错!不错!” “卿家的工作孤很满意!” 说话间,他接过蔡学勤的报告,然后翻开看了起来。 “大明宣武二年初,松江一府共有良田六万八千八百七十五顷,其中上田……” 新朝自该有一番新气象! 大明虽然是和平接手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大明就能允许地方上继续保持原样。 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就更别提改朝换代了。 而蔡学勤目前的这些施政举措,便是大明在地方上烧的三把火。 清丈田亩和清查丁口,是为了得到大明治下的人口土地的详细数量。 以便于朝廷施政! 这点不用说,历朝历代在开国之后都得做。 无一例外! 而对旧有官吏进行考核裁汰,其实裁汰无能的贪官污吏并非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给那些没被裁汰掉的官员们紧紧皮。 让他们知道知道,大明不是非你们不可。 最终目的是为了震慑那些大批量投诚过来的官员,让他们不敢对朝廷阳奉阴违,以确保行政效率。 效果怎么样不好说,但多少也会有一点。 而清理积压的案件卷宗,对冤假错案进行重新审理,则是大明在安抚地方上的百姓。 这三板斧下来,大明也就算是将根给扎在地方上了。 朱靖看完报告,将报告合上,然后开口说道。 “不错,不错,卿家在松江府的施政孤相当满意,相信松江百姓也都是满意的。” “孤今天便在这里,代替松江百姓,敬蔡卿家一杯!” “希望卿家能做好松江百姓的蔡青天!” 语罢,朱靖再次举杯。 蔡学勤见此,有些惶恐的连忙举杯,然后一口饮尽杯中的酒。 并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做个好官,争取少贪点多给百姓做点实事,否则都对不起太子殿下的这一句“蔡青天”的勉励。 “今日孤传卿家前来南京觐见,便是想要同卿家聊一下,若朝廷在松江府开关,发展海贸,松江府方面有什么问题吗?” “能否顺利完成开关的工作?” 蔡学勤闻言,思索一阵之后开口说道。 “回殿下的话,若是朝廷要在松江府开关,那自是再好不过。” “有广州开关的先例在前,松江开关应该也是于国于民皆有利的。” “但是,关于在松江府开关的事情,下官主要忧虑的是三个问题。” “一是朝廷若在松江府开关,那松江方面就将汇聚大量的中外客商,松江府的治安管理将会比较困难。” “二是松江府开关之后,大量的百姓或许都将被工商之重利所吸引,从而而抛弃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而去经营商业。” “如此的话,则松江府方面的粮价可能会飙升,恐对民生有害。” “三是松江府的土地使用问题,现在松江府的土地多为民田,朝廷若要在松江府开关,则必须征地用于建造码头,商站,货仓等设施。” “朝廷若是强行征地的话,恐会引起民愤!” “到时候,下官怕是没办法向朝廷交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