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黄河决口 (第3/3页)
镶黄旗出身,是乾隆在丰升额,和等军机大臣被外派之后,提拔进军机处补位的。
片刻之后,乾隆的怒火终于宣泄的差不多了,这才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开口询问众人道。 “黄河大堤被毁,河南一省数府之地沦为泽国。” “诸位卿家都说说吧,对此,我大清该如何应对?” 黄河大堤被毁,对清廷这条四处漏风的破船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大清现在应对同明贼之间的战争,应对全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乱就已经足够手忙脚乱了。 现在又出了这么一件祸事,乾隆是真的感觉心力交瘁了。 兵部尚书庆桂闻言,斟酌了一下话语,站出来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觉得黄河大堤被毁之事虽然事关重大,但对我大清而言,当前最要紧的事情还是江北的战事。” “黄河大堤被毁,河南方面很难再继续给江北方面输送粮草。” “丰升额大人所统帅的大清主力,怕是会有断粮的危险啊!” 庆桂作为兵部尚书,自然知道现在江北那边现在主要靠的就是河南和山东二省输粮。 现如今,河南遭了水灾,肯定是无力再继续向江北输粮了。 光靠山东一省输粮的话,江北前线必然缺粮。 而军队一但缺粮了,可是有溃败的风险的。 而丰升额所统帅的那只清军,可是现在大清的最后一只主力了。 一但这只主力大军因为缺粮而崩溃,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是故,对现在的清廷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并非是如何妥善处理河南的灾情,而是该如何保证江北前线的粮草供给。 乾隆闻言,脸色一阵阴晴不定。 显然他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河南那边无所谓,黄河决口无非也就是淹死一些人,饿死一些人罢了,大清依旧是大清。 可要是江北的清军主力因为断粮而崩溃了,那大清可就要亡国了。 沉思一阵,乾隆询问庆桂道。 “庆桂,你觉得我大清该如何保证江北大军的粮草供给?” 庆桂闻言,开口说道。 “启禀皇上,奴才共有三策,可供皇上参考。” “首先就是从北直隶和山东运粮,通过大运河南下直接送入军中。” “此策为应急之策,可以暂时保证江北方面的粮草供给不出问题。” 庆桂的意思很明确,山东继续运粮,多出来的缺口先调动京城的存粮应急。 满清为了保证京城的粮食供给,为了保证京城的几十万旗人不饿肚子,在京城周边修建了不少的常平仓。 专门用于储粮! 这些粮食虽然一般不会调用。 但当前的局势危急,为了应急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乾隆闻言,思索一阵觉得可行,随即微微颔首道。 “第二策呢?” 庆桂也不客气,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微臣的第二策是从朝鲜调粮。” “现在我大清将大量的朝鲜人口都迁徙至辽东开垦,朝鲜的人口数量大减,粮食自然也就有了空余。” “我大清若能将那些多余的粮食都调到江北,绝对可以满足大军所需。” 庆桂一本正经的扯着犊子。 说的好像被满清迁徙至辽东开垦的朝鲜人就不用吃粮食了一样。 但是,乾隆还是听懂了庆桂的意思。 那就是压榨朝鲜! 乾隆闻言,在此点头表示了认同。 怎么说呢,大清好不容易拿下朝鲜这个大血包,自然该用就得用。 庆桂的两策都算是言之有物的,乾隆继续询问道。 “那第三策呢?” 庆桂也不含糊,直接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 “江北江北的士绅百姓多是心向明贼的逆匪,奴才认为大军若是实在缺粮了,就食于敌也是一策。” “大不了,苦一苦百姓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