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_第三百章北伐战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章北伐战略 (第2/3页)

方向动兵,大家都畅所欲言吧!”

    说话间,朱靖命人取一份舆图来,挂在了书房最中间。

    舆图上详细标注着现在明军于各地的驻军数量,以及清军的布防情况。

    一个个战略要地都被用红漆涂明。

    诸将观察着舆图,一个个都是面露若有所思的表情。

    潘大柱最先站出来说道。

    “殿下,我大明若要北伐,后勤供给乃重中之重。”

    “是故,末将的意见是我大明可以沿着大运河北上,攻取淮安。”

    现在的明军差不多可以算是一支纯火器部队,对于这样的一支军队而言,军队作战最重要的就是粮草后勤的供给。

    明军若要北伐,沿着运河北上,利用运河来转运粮草辎重,确实是最便捷的一条路径!

    潘大柱话音落下,朱靖微微颔首。

    然后目光继续在大堂内扫视一圈,开口询问道。

    “诸将还有别的意见吗?”

    何桂见此,开口说道。

    “启禀殿下,根据我军哨骑回报,清虏主力在扬州之战后,已经撤向了凤阳。”

    “我军若是直接沿着运河北上淮安,那江北将再次空虚,清军或有可能再次自凤阳南下,进攻江北。”

    “此事不得不防啊!”

    朱靖闻言,忍不住蹙眉思索了起来,他不得不承认,何桂所言是有道理的。

    扬州之战清军虽然败了,但这并不代表清军彻底失去了一战的能力。

    清军是在看到明军援兵抵达,知道事不可为后,为了保存实力,主动撤出战场的。

    其虽然是在逃跑,但却是安排了人手殿后,然后有序后退的。

    并非是被明军在正面战场上击垮,然后溃败撤出战场的。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很明显。

    也正是因为如此,扬州之战后,八旗新军主力不损,索伦兵依旧能战,外藩蒙古和绿营虽然损失惨重,但稍稍修整便可以继续投入战场。

    一但明军全师北上,导致江北空虚。

    那丰升额确实有可能会再次南下威胁江北,意图抄明军后路。

    很多时候,朱靖所需要考虑的并非是清军会不会这样做,而是清军有没有能力这样做。

    如果清军有能力这样做,那他就必须得提前防范才行。

    而现在,清军明显是有再度南下的余力的。

    明军诸将见此,也是开始议论纷纷了起来。

    他们的意见大致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明军现在应该沿着运河北上,进取淮南淮北。

    另一派则认为明军应当先攻取凤阳,收复中都的同时,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

    只要大明能在战场上歼灭掉清军的有生力量,那接下来的北伐还不是明军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吗?

    面对底下人的争吵,朱靖只是静静的听着,心中思虑着得失,但脸上的表情并没有多少的变化。

    渐渐的,大家也就都不再争吵了,而是纷纷将目光看向了朱靖,等着朱靖拿主意。

    朱靖见此,轻笑一声道。

    “诸将所言都是有道理的!”

    “是故,孤的打算是,大军主力向凤阳进发,准备牵制凤阳的清军主力。”

    “再派遣一支偏师沿运河北上,攻取淮安的同时,断清军粮道,准备和大军主力围歼撤往凤阳的清军主力。”

    现在清军大部分的兵力都已经汇聚在了凤阳,淮安的城防是极为空虚的。

    明军只要派遣一支偏师,便足以轻取之。

    但是,淮安之战依旧是此战的重点,而凤阳那边的战局反而只是佯攻牵制,或者说是陪衬也可。

    因为,淮安是运河枢纽,一但大明控制了淮安,便相当于是截断了运河。

    而现在凤阳清军所需的粮草,可是几乎全靠运河从山东方向运来的。

    尤其是在黄河决口之后,河南遭灾失去了为大军供粮的能力,凤阳清军所需的粮草,更是只能全靠运河从山东运输了。

    一但明军攻取淮安,掐断了运河,便相当于断了清军的粮道。

    接下来,甚至是仗都不用打,明军光靠围城,也能把凤阳城内的清军都给饿死。

    诸将闻言,对视一眼,纷纷抱拳应喏。

    在朱靖没有拿定主意之前,他们可以争可以吵。

    但既然现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