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新帝国_第十九章 大德意志师的诞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大德意志师的诞生 (第1/2页)

    7月15日,柏林的盛夏,希特勒在元首官邸召见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勃劳希契等人。

    “诸位,你们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怎么看?”希特勒首先提了一个和德国看起来并不相关的问题:“日本人宣称三个月内就能灭亡中国,你们认为战局会怎么发展?你们一个个都说说,勃劳希契将军,你先说说你的看法。”

    勃劳希契回答道:“我认为日本和中国士兵的训练和装备程度差距极大,日军的战斗力几乎五倍于中国军队,所以中国要想顶住日本的进攻是很难的,但是日本不可能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双方会以上一次大战的战壕战形式进行攻防,最终我认为日本完全吃掉中国至少要两年时间。”

    希特勒不动声色,继续问道:“古德里安将军,你认为呢?”

    “我的元首。”古德里安立正回答道:“日本军队是按照上一次大战欧洲军队的四方制编组的,虽然武器相比欧洲诸国军队相对落后,更不能和帝国军队相比,但是对中国仍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要击败中国军队并不困难,但是日军的机动能力不足,中国又是一个交通不发达,山岳丛林众多的国家,所以要想三个月就取得对华战争的胜利,我认为不大可能,我认为战争至少要持续两到三年。”

    古德里安十分看重军队的机动力,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希特勒最想听到的就是他的头号心腹爱将曼施坦因的回答:“曼施坦因将军,你怎么看?”

    “元首!我认为日本军队不具备像德国军队这样的持续作战能力,军队虽然相对中国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日本的军队建设思想还停留在上一次大战的水平。机械化设备又严重不足,补给水平低下,我估计日本的进攻最多只能到达中国的长江流域。”曼施坦因不愧为出色的战略家,和别人的认知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日本想吞并中国绝无可能,我认为会陷入中国的泥潭,这场战争会长期相持下去,最后以失败告终。日军只能取得一些有限的战术胜利,而不可能取得全面胜利,当然,中国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三位德国名将都不相信日本能在短时间内击败中国,曼施坦因更是分析出日本必然失败。不知道当时日本军界嚣张狂妄的认为可以“三月亡华”的信心是从哪里来的。

    听完将军们靠谱的回答,希特勒心里舒坦了不少,问道:“中日两国的军队以上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战方式进行战争,那么将军们,你们认为未来的战争应该如何进行呢?”

    这正是古德里安这位闪电大师的专长:“元首,我认为未来战争必须以装甲兵为突破的主要力量,在空军和炮兵的配合下,以敌军设防的薄弱地段为突破口,大纵深机动作战。才能取得迅速的决定性的胜利。”

    “古德里安将军,我有一个问题,装甲部队高速突破,如何保证它的侧翼安全?步兵部队又如何跟进装甲部队的进攻呢?”希特勒发问:“步兵部队因为机动力的限制,无法配合装甲部队的作战,这是很大一个问题。”

    勃劳希契是老实人,听不出元首的弦外之音,老实回答道:“我的元首,我们已经组建了一定数量摩托化步兵师,用于配合装甲兵的作战。”

    “三位将军,装甲部队有坦克和装甲车辆,而摩托化步兵师即使速度能勉强跟上装甲部队,但是却主要依靠毫无防护的卡车进行机动,生存能力堪忧啊!”希特勒抛出了他的计划,这在另一个时空中要等到1942年才会出现:“我打算组建一种全新的部队,拥有远远强于一般步兵师的机动力和防护力,可以有效的配合装甲师作战,就是在摩托化师的基础上,加强装甲化,定名为‘装甲掷弹兵’师。诸位以为如何?”

    “装甲掷弹兵?”三位将军都感到新奇,毕竟掷弹兵已经是上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了。现在都在推行装甲化、机械化,为什么还要弄出一个一战产物呢?

    “简单的说,装甲掷弹兵就是机械化步兵,是在摩托化师的基础上加强火力和机动力,并配属一个营坦克和一定数量的装甲化车辆,增强部队的突击能力和坚韧性,用于配合装甲师作战。在防御的时候也比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