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新帝国_第三十四章 苏台德乱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苏台德乱局 (第2/2页)

年苏台德区的失业人数为41600人,至1933年,达到七十三万八千人。

    面对这样的局面,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采取了救助措施。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出台了一个cao蛋的决定,很多工作需要要通过语言检测,尤其是在苏台德区,只有说捷克语的人才可以被录用,这无形中让坚持说德语的德意志人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有记载表明,1933一1935年间,德意志人在邮政工作岗位上失业人数高达7800人,而政府却把相关职位给了捷克人。因此,苏台德德意志人纷纷抱怨政府在经济危机期间没有妥善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主义情绪愈发严重。

    经济危机席卷苏台德地区的情况,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对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均表达了失望情绪。传统苏台德地区德意志左翼政党一直认为应该在承认苏台德地区属于捷克的基础上为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争取权利,但是经济危机中捷克政府偏袒让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对传统的左翼政党彻底丧失信心。

    就在这个时候,女孩口中的不会听之任之的领袖给苏台德的德意志人带来了希望!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惊人成功使世界局势发生了全面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德国与大多数国家的关系,捷克斯洛伐克也不例外。德国重新军事化就是德国向中欧和东南欧推进的明显预兆,西欧各国没有对德国做出强有力的反应。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重新估计了他们的处境:希特勒对奥地利采取行动之后,就会转向他们。

    事态的发展证明这种估计非常准确,捷克政府也作出了一定的努力,1937年2月出台的“布拉格政策”规定:允许德意志人按比例参加捷克斯洛伐克的公共服务;在德意志人居住的地方以社会福利为目的发放公共开支,并用德意志人的合同取代政府合同;在德意志人居住区,德语将和捷克与一样成为宫方语言。

    这一政策是布拉格政府首次向德意志人做出的实质性妥协,但不但没有满足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关于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获得完全的自主权的要求,而且也让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更加崇拜希特勒以及感谢第三帝国,在他们看来布拉格的让步完全是建立在自己真正的祖国强大的基础上的。苏台德的德意志人更倾向于加入德国,而非高度自治。尤其在1937年4月布拉格否决了克洛德·汉莱因关于把苏台德地区建立成一个名义上隶属于捷克的国中之国的提议后更是如此。

    1938年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纳粹党大会闭幕式上发表演讲:“本人决不愿在德国的心脏地带出现第二个巴勒斯坦。可怜的阿拉伯人既手无寸铁又遭唾弃。身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人既不会手无寸铁,也不会遭到唾弃。人们应该注意到这个事实。”……“如果这些受折磨的人得不到权利和帮助,他们将从我们这里得到。”……“我再也不能容忍让捷克人管束350万德国人了!”……“如果此事竟影响或破坏我们与欧洲各国的关系,我们表示遗憾,但责任并不在我们这边!”

    元首的演说在苏台德地区引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sao动,9月13日,本就已按捺不住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在希特勒纽伦堡讲话的鼓励下,纷纷走上街头,邮局!火车站!警察局等官方建筑物先后被他们占领“13日中午,苏台德许多地区的sao动己发展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捷克人和犹太人的商店均被砸坏,捷克警察也遭到袭击,道路两旁贴起了纳粹符号。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捷克斯洛伐克不得不宣布在苏台德地区实行军事管。

    希特勒终于决定,命令德国武装部队21个师向德捷边境集结,随时准备武装进攻苏台德地区,谁知捷克也不是软骨头,发布总动员令,命令全国兵力40个师备战,其中25个师进入苏台德筑垒地域,严阵以待。

    奇怪的是德捷两国的武装对峙没有使布拉格惊慌失措,却吓坏了并不相关的巴黎和伦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