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与日本决裂 (第2/2页)
国务院顶住了国会的压力,拒绝对中国援引《中立法案》。1938年初,作为剥夺日本在美资产的先兆,美国终止了对日贷款。1月28日,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立即增加20%的海军建设费。同日,美国陆军和海军部长分别批准了美英联合对日作战的“蓝红—橙色”作战计划。5月,美国国会批准了扩建海军的第一次“文森法案”。6月11日,国务卿赫尔在谈到日本轰炸广州的问题时表示,美国政府不批准向轰炸平民的国家出售飞机和航空装备,此后美国对日本展开了称为“道德禁运”的军火禁运措施。1938年9月,经过长期的谈判,美国终于向中国提供了数额为2500万美元的桐油贷款。这一切都表明日美决裂已经不可避免,希特勒不再担心日本倒向英美,所以对日本的态度已经不再虚以委蛇,而是逐渐强硬起来,现在和日本划清界限也是最好的时机,这样或许可以避免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对德宣战。 这里我们有必要说说日本的军力和他对德国可能的帮助,德国当然希望日本北进,但是凭借日本的军力,不可能是苏联的对手,再加上日本以大车为主要补给工具,补给线长度甚至不能超过200公里,所以要想日本北进几乎是不可能的,日本陆军的建设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础上。主要作战单位为师团,师团下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辖2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41式山炮4门,37炮4门,92步炮6门,重机枪24挺。1个炮兵联队,48门炮,其中36门75毫米山炮,12门100毫米炮。共计25375人。 看得出来,在中国战场上耀武扬威的日军,装备与欧洲强国比起来何其落后,所以希特勒根本就不指望日本能北进牵制苏联。在他的新计划里,一定要凭借德国的力量彻底打败苏联,在他内心深处,还藏着一个秘密,就是最终要和日本总清算。 送走日本特使,希特勒又接见了中国特使蒋百里,因为上次出使德国获得极大成功,所以这一次受蒋介石委派再次担任出使德国的重任。 “我亲爱的朋友!”希特勒用流利的中文热情的欢迎了这位前世祖国的同胞,而且还专门安排了在自己的办公室单独见面,没有第三人在场。 “尊敬的元首,很荣幸能够再次见到您。”蒋百里很有礼貌的回答。 蒋百里和希特勒就像好朋友一样毫无障碍的用中文交流着,不时办公室还发出两人爽朗的笑声,蒋百里终于切入主题:“元首阁下,中日两国的战争进行到现在,鄙国非常感谢贵国的支持,非常感谢元首在满洲国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但是现在抗战进入到关键时刻,我们希望能够获得贵国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百里先生,我对你没必要绕弯子了,接下来对华援助可能要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停止了。”希特勒看了一眼蒋百里,无奈的说道:“但是这并非是出于德国本意,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德国和中国又不接壤,德国的对华援助很难维持,特别是明年以后,可能不得不完全停止。不过您放心,不管事态如何发展,在外交上的支持,德国是一定会坚定选择中国的。” 蒋百里何其聪明之人,听出了希特勒言语中的隐晦,预感到明年欧洲可能就要爆发战争,换了种方式问道:“那么接下来,元首觉得中日之间的战局有可能扩大或者波及到第三国,甚至影响到第三帝国?鄙国又该怎么做呢?” “百里兄,我就不绕弯子了,中国只需要坚持抗战,日本已经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了,现在中国可以和苏联搞好关系,从苏联获得大部分援助。日本与英美的关系已经不可调和,不出三年,日本必然与英美决裂。那时候,中国可以名正言顺的参加英美同盟,甚至可以对德国宣战,德国一定会理解中国的。借助英美的力量和援助,一定能打败日本。”希特勒深情的说道。 “伟大的元首,中国人是不会背信弃义的,我相信中国是不会与德国为敌的。”蒋百里万分激动的说道。 “百里兄!中国一定要这样,现在中国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实力完全赶走侵略者,德国暂时也无暇顾及到中国,这是我反复思量后最好的结果。”希特勒叹了口气,说道:“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元首,谢谢您!”蒋百里眼含泪花说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蒋百里回国以后向蒋介石提出了德国元首的建议和自己的分析,成为中国以后抗战的基本方针。于1938年11月4日病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