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新帝国_第五十六章 风雨飘摇的帝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风雨飘摇的帝国 (第2/2页)

种乐趣。

    我们的坦克轰鸣向前,

    伴随着阵阵尘沙。”

    当德国在波兰华沙举行盛大阅兵式的时候,几千里外的波涛汹涌的大洋中,德国另一只将马上令世界恐惧的力量——潜艇部队已经张开血盆大口。陆地上虽然还是“静坐战”,但是怒海澜涛的北大西洋,已经战云密布。

    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

    硕大而布置奢华的办公室,仿佛在向站在这个房间里的一任又一任世界上最强、最大的帝国的首相诉说着大英帝国三百年来的繁华和至高无上的霸权。此刻站在办公室里的是一个体态清瘦、满脸倦容的老者。他饱受争议的绥靖政策破产了,德国已经向世界亮出了獠牙和利爪。目前一份急件摆在他的橡木办公桌上:“雅典娜”号客轮被德国潜艇击沉,112名乘客丧生。

    他为看似枝繁叶茂,其实已经开始衰落的帝国尽心尽力的工作和奋斗了一生,目前已经是风烛残年的他,仍然抱病穷尽智慧为帝国寻求一条他认为最安全和平稳的出路,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正式成为英国首相。公正的说,他真的是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能力都献给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心里一直装着他的人民。张伯伦在国内政策中主张改革,1937年通过《工厂法案》,规定最长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环境标准,改善工作条件;1938年通过《住房法案》,为改善棚户区和住房拥挤区域提供补助,控制经济住房房租;1937年通过《体育训练法案》,鼓励体育训练和健康饮食,为人民提供义务体检;1938年通过《煤炭法案》允许不同工业联合;1938年通过《带薪假日法案》,为一千一百万工人提供了带薪休假。当时由于大量国外廉价食品进口,英国国内许多土地荒芜,农民协会要求对进口食品采取保护性关税,张伯伦拒绝,引起许多农民不满。张伯伦还建议成立奶制品垄断区,让奶制品企业控制价格,政府逐渐取消对牛奶、黄油、奶酪的补贴,但没有被通过。

    他的政府还曾经主张更为激进的改革,包括废除鞭刑;改革审判体系;将义务教育体系延长到15岁;建立医疗保险和家庭补贴等,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政府变更而没有落实。张伯伦在位时,爱尔兰希望完全独立成为共和国,制订了一部新宪法,只承认英皇为最高元首,并且自管对外事务,其他则完全独立。英国政府承认这种改变,只是公开宣称爱尔兰英联邦成员的地位没有改变。张伯伦考虑到当时欧洲的局势,希望一旦发生战争,爱尔兰不会加入到和英国敌对的一方,因此作出许多让步。爱尔兰希望在北爱尔兰问题上,英国保持中立,但北爱尔兰选举出自己的议会,强烈反对加入爱尔兰,因此爱尔兰没有能够统一。但是爱尔兰和英国在二战中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张伯伦和爱尔兰第一任总统德瓦勒拉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在当时两人达成的协议中,爱尔兰收回了英国控制的三个港口,但赔付英国一千万英镑。这个协议招致了英国国内的一些反对,尤其是来自丘吉尔,但保守党多数没有支持丘吉尔,后来的评论认为这个协议为在战时爱尔兰支持英国铺平了道路。

    张伯伦政府最受争议的政策是1939年发布的关于巴勒斯坦殖民地的白皮书,由于英国政府1917年的宣布的《贝尔福宣言》,允许犹太人以购买巴勒斯坦土地方式回归,但白皮书宣称已经有450,000犹太人定居到巴勒斯坦,今后要控制这种趋势,以限制购买土地的方式控制今后五年内只允许75,000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这个白皮书引起轩然大波,许多议员甚至内阁成员反对这项政策。战争发生后这项政策没有能够通过执行。

    张伯伦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极端希望以任何代价在欧洲维持和平,认为可以通过谈判避免战争。张伯伦是受传统欧洲政治体系教育的人,他的政治对手都承认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的思路与时代不合,因此他不顾自己内部的反对,尤其是来自丘吉尔的反对,力图和希特勒达成和平,他自己称之为执行一个“绥靖政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