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实在可笑 (第1/2页)
弘治皇帝听得顿时“哦”了声。 “万岁爷,千岁爷所举荐之人,不仅这位伦大人,其他数位大人均能尽其职……”萧敬再道。 弘治皇帝脸上笑意更浓,似乎知道萧敬在说谁。 只听得萧敬继续道:“诸如总制固原甘肃宁夏延绥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秦纮秦大人,巡视陕西马政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一清杨大人,还有与伦大人同年的王守仁王大人亦如是……” “萧敬,你记性颇佳,他们的官职竟然只字不差……”弘治皇帝轻笑了声,略一顿再道,“东宫若得知,定会称赞你一番……” 在萧敬讪笑之时,弘治皇帝又端起御案上的杯子,小抿了二口参茶后,他再次取来一份题本。 仅览阅片刻而已,弘治皇帝竟然失声笑了起来。 站于御案旁边的萧敬听得一愕,随即装作没听见一般,默默低起了头来。 弘治皇帝仿似在题本之中看到甚为可笑之事,竟然持续笑了好一会才停下来。 瞥见萧敬微低着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弘治皇帝嘴角带笑,问道:“萧敬,可知朕为何发笑?” 萧敬自然不敢不应,微摇了摇头:“老奴不知。” “此人胆子还真不小……”话音未落,弘治皇帝已经将手中题本递给了他。 在萧敬躬身接过之时,弘治皇帝又道:“好好看看。” 萧敬应了声诺,弘治皇帝没有继续取其他题本,反而又将那杯子端了起来,不过只双手捂着,没有凑到嘴边。 萧敬微躬着身躯,将题本展开,这是一名叫杜成之人上呈的题本。 原来在题本里,他乞请弘治皇帝准许其纳银户部,报中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随场买补,以获取一百六万九千三百引的两淮运司的残盐。 当下大明盐场的残盐,一般是指已在盐场堆放好些年,经过风雨消蚀而残余下来的食盐。 被列入残盐的那些食盐,通常会以远低于好盐的价格开中。 更重要的是,残盐全部免纳盐课。 不法商人投托势要,目的就是要多占夺此类免征盐课的残盐,以获得最大利益。 在买通盐场官之后,他们甚至能将好盐也算作残盐,往往一引残盐就可以夹带数十引甚至过百引的好盐。 如此,无论是此前的残盐,还是夹带其中的好盐,全部按残盐运离盐场。 这番cao作之下,运离盐场的这些食盐,一文钱盐课也无须缴纳。 盐场的残盐出价本就甚低,只要买通盐场官,还能夹带甚多的好盐,不法商人自然是趋之若鹜。 他们纷纷投托势要,从而“光明正大”地获取以好充残的食盐,大获其利。 见得萧敬缓缓合上题本,弘治皇帝随即问道:“如何,此题本可笑否?” 萧敬听得努力挤出了一丝笑容,以证明弘治皇帝所指的这份题本确实甚为可笑。 “上呈这份题本的杜成,应是寿宁侯的家仆吧。”弘治皇帝皱起了眉头。 萧敬立马躬身应了声是,寿宁侯即张鹤龄,当今皇后娘娘的弟弟。 很显然,寿宁侯张鹤龄假借家仆之名,乞请纳银开中一百余万引的两淮残盐。 “朕应准许否?”弘治皇帝嘴角扯了扯。 萧敬那敢出言回应。 他说准许是不行的。不久前,他曾说过千岁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