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_第一百四十一章 这都能主动招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 这都能主动招供? (第1/2页)

    第141章这都能主动招供?

    与新军士兵不一样,蒋带来的锦衣卫,并没有去追击。

    他们的任务不是参战,而是护卫皇太孙。

    不管战况如何,他们一直都护卫在朱允的车驾旁边。

    天色渐渐黑了下去。

    但天气很不错,万里无云,有月光洒落。

    虽然光线远不如白天,但也够了。

    给新军的继续追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夜幕中,不断有零星的枪声响起,伴随着隐约可见的枪口吐出的火焰光芒亮起,很快又平静下去。

    路上四处可见丢弃的兵刃武器,乱七八糟的披甲。

    为了加快速度逃命,倭寇和他的仆从军将能丢的东西全部丢了。

    朱允没有给他们一点喘息的机会,新军一直紧追不舍,死死不放。

    而他自己,则是带着百余名锦衣卫,折转向嘉兴城而去。

    这一仗赢了。

    而他也是真正累了。

    今晚无论如何,都得好好睡一觉。

    ……

    嘉兴城内。

    目睹倭寇和反贼全面崩溃,城墙上的士兵,先是被惊得一片寂静无声之后,旋即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狂呼声。

    嘉兴城守住了。

    再也不用担心被倭寇屠戮。

    亲眼目睹几百大明军队,轻而易举的击溃数万倭寇和乱军,每一个人都被深深震撼。

    大明有如此天军,何患倭寇作乱呢?

    可一片欢呼声中,唯独知府许东江的脸色却是难看无比。

    黄子澄在给他寄来的信里面,特意提到了皇太孙训练的新军。

    对这支军队,黄子澄极尽鄙夷,言该军虽是朝廷花费了大量银子训练,却被太孙殿下任性胡来瞎搞。

    不仅服装怪异,而且无盔甲,无弓箭,连刀矛斧刃也没有装备,简直就是滑天下之稽。

    只要上战场,此军必定大败无疑。

    没想到,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新军却仿佛上演了一场魔术般的表演,获得不可思议的大胜。

    原想着让太孙殿下吃一场败仗,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有此一战,朱允在朝中的地位,必然稳若泰山。

    储君之位,再也无法动摇。

    可自己反而因此而恶了锦衣卫指挥使,甚至是得罪了皇太孙。

    刚才拒绝让他们进城,那会招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惶惶不安之际,锦衣卫已簇拥着朱允的车驾到了嘉兴城下。

    “太孙殿下领军亲征,平倭寇之乱,速速开门!”

    蒋再次叫门。

    城墙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知府。

    见证了下方军队所创造的奇迹之后,大家心中都认定此番前来的军队,肯定是太孙殿下的亲军无疑了。

    毕竟,这般强大,这般可怕的军队,指挥他的人,也必定不凡。

    皇太孙这个身份,倒是非常符合。

    许东江脸色一变再变。

    在此之前,他可以用倭寇势大,守城为重,拒绝开门。

    可现在,这个理由也不成立了。

    若是再拒绝的话……那就真的是要造反了!

    “开门,迎太孙殿下。”

    城门缓缓打开,许东江带着一干官员出来迎接。

    待他们看到朱允时,一个个皆是目露惊讶之色。

    虽然早知道当今的太孙殿下,乃是一名七岁的小孩子。

    可真正见到本人的时候,还是十分震惊于他的幼小。

    之前隔得远,看不到清。

    现在到了面前,才看得明白。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孩子,就在刚刚,还指挥着几百人的新军,杀得数万倭寇和反贼落荒而逃。

    这给了他们一种十分荒谬且奇异的感觉。

    反而越发觉得眼前的小孩,有若神明,不可以常理视之,对他也越发恭敬。

    “立即传令下去,令嘉兴城内的所有兵马,即刻出城,全力追击倭寇和贼军。”

    朱允进城之后,没有半句多余的废话,立即下令。

    新军经过四日的强行军,早已是强弩之末。

    虽然打赢了这一仗,但军队今晚必须休息,不可能再彻夜追击。

    但就此放过倭寇和反贼,放过这个大好的时机,也不可能。

    而嘉兴城内,还有不少兵马。

    若是倭寇势大之时,他们当然没有能力与之一战,能依靠城墙之利,守住嘉兴城就不错了。

    可现在,倭寇和反贼早就被杀破了胆,兵败如山倒,他们只是去摘胜利果实,收割人头,那嘉兴城内的明军,应该完全能够胜任。

    而且,朱允心中还存着另一个想法。

    沿海地带的军民,对倭寇都十分畏惧,让他们去追击,去亲手斩杀倭寇的头颅,亲眼看着倭寇狼狈不堪的逃窜,对破除这种畏惧感,非常有用。

    毕竟,新军不可能一直驻守在这里。

    以大明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枪支、子弹的生产速度,也不会很快,无法迅速装备全国的军队。

    消除他们的恐惧,对以后防范倭寇,有很大的好处。

    至少,不会再听到倭寇前来,就闻风丧胆,丧失斗志。

    果然。

    朱允的命令一下,几个千户皆是两眼放光。

    没有比这更好捞军功的机会了。

    一般的军队,都很忌讳别的军队来抢军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