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汴梁误 第十四章 郁气如潮(二) (第3/4页)
终追随于自己? 身为军将,又在北伐第一线冲杀,更见识了女真的强悍。大宋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危局,这些将领最清楚。这个时候,只有保住这苦心经营出来的实力是最要紧的事情,也是在这乱世里自存甚或更进一步的凭借。再把这事情加上大义名分,才能让诸将追随到底 此番话语,果然起到了效果。诸将目光再度对视一眼,一起躬身行礼:“但请方参议下令,某等敢不效死” 方腾目光闪动,霍的一下站了起来,大声道:“好当于诸君同生共死此次汴梁来人,萧宣赞并不愿就在燕京城和他们僵住,所以避来檀州。这不仅仅是躲开汴梁来人,更因为是辽人余孽,已经齐集于奉天倡义复辽军军旗号之下,萧宣赞心切国事,哪怕朝廷忌惮于他,他仍然探马不断,一直保持对这辽人余孽军马的监视现在这支辽人余孽军马,已经汇聚四五万之数,横行于幽燕边地而辽人重将耶律大石,也现身军间,此人人杰也,一旦打出旗号,大乱不日将起萧宣赞轻骑北进,就是预备盘旋在这辽人余孽左右,辽人余孽起事,必然分兵四掠,不然粮饷无从措手,一旦分兵,萧宣赞就要轻兵直进,一举擒获耶律大石,将燕地乱世,消于源头既然朝廷疑忌于萧宣赞,萧宣赞就只能以这般举动以自陈此刻要是留在燕京,被汴梁使节解去军权,这燕地乱生,谁人来平?萧宣赞用心,可谓苦矣” 听到萧言如此壮举,诸将都是血脉贲张。忍辱负重,仍然顾虑着国家大事。含冤受屈,只好轻兵犯险用以自明。如此苦心孤诣,可谓杜鹃啼血一时间他们也想不清方腾话语中不尽不实之处,已经大呼出声。 “岂能让萧宣赞轻兵犯险?俺们是萧宣赞属下,要死也和萧宣赞死在一处直娘贼,朝廷无眼,真要活生生屈杀如此忠臣不成?和萧宣赞比,童贯这厮怎么还不愧杀?” “方参议,快下令罢,让俺们去接应萧宣赞” “贼老天,你睁睁眼,看看到底谁忠谁jianian” 节堂当中,一时郁气如潮 ~~~~~~~~~~~~~~~~~~~~~~~~~~~~~~~~~~~~~~~~~~~~~~~~~~~~~ 这个时候,却是岳飞站起,大喝一声:“忙乱什么?萧宣赞安危,方参议岂能不念念于心?且听方参议安排就是” 岳飞年少,为人又谨严,自己知道资历浅薄,虽然已经是一军第二将的身份。却少有对着这些麾下将领呼喝下令的时候。得闲还向他们讨教领兵作战的经验心得。今日这般举动,当真是少有得很,他脸色难看的站在那里,一时间将诸将愤愤都震住了。节堂当中,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方腾看了一眼岳飞,知道这位小将心中到底有多别扭。久在体制当中的,自然就将体制本身看得轻一些了。而岳飞这等起自民间不过半年的人物,反而将体制看得无比的重。萧言恩义,他自然是只有效死回报,可是想着所作所为,都是和朝廷作对,岳飞心中这种郁郁,却怎么也难以完全扭转过来。 这个事情,只有看岳飞自己的了。将来在萧言面前岳飞如何自处,也不是他方腾能管得了的事情。当下他只是淡淡一笑,示意众将入座,笑道:“萧宣赞的事情,自然也就是我等的事情,如何有只看着萧宣赞单身在前厮杀的道理萧宣赞忠义,欲以死战而自明。我等援应萧宣赞,也得有个援应的道理…………” 他在那里顿了一下,迎着诸将殷切的目光,一拍眼前几案,断然道:“要保全萧宣赞,要保全神武常胜军,要保全我等战死儿郎的这场奇功不被埋没,要保全大宋这难得一支可用之师,就只有行奇计让燕地这场乱事,闹得更大一些让辽人余孽起事,祸乱全燕” 一语掷出,节堂当中鸦雀无声。诸将都是老行伍了,大宋体制之下,武臣有武臣的生存之道,养寇自重,自然就是其中之一。和西贼交战几十年,虚报军情,夸张敌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如此这般,打退了敌人,功劳就大些,也可以多报一些消耗,多领一些犒赏,更要紧的是让那些文臣觉得武臣重要。大家对这个都没什么心理障碍,只是却没想到,文人出身的玩起这个来,却更狠一些,要玩就玩大的,一句话就让整个才打下来的燕地,全部拖进这场乱事当中
节堂里面,就听见一个将领颤声问道:“如何算是祸乱全燕?” 方腾冷笑:“我们算是正临辽人余孽聚集之地,只要在这里敞开通路,就能让辽人余孽从这里直下燕京各处辽人余孽多有,燕京震动,就是四下举事响应。西军六七万几乎全数集结于燕京,每日消耗粮食就是大宗,粮道中断,西军震动,大宋自然也就举国震动大宋精兵强将汇聚于此,一旦丧师,后果如何,汴梁诸人,岂能不料其适时也,我全军从侧备而击,一举援救燕京于万难之中,如此功绩,谁还能掩?而辽人余孽此番大举,也让汴梁朝廷明白,还没到自剪羽翼的时候,则我神武常胜军,足可自全” 每个人都目瞪口呆,有的人已经隐隐约约的感觉出来了,这番计较,只怕是萧言早就准备好的。如此飞扬激烈的行事,正是萧言性格。既然功高遭忌,那么当功至雄奇的时候,又将如何?更不用说还可以让汴梁文臣士大夫意识到,他们再这样下去,就有彻底丧失大宋最后一支能战力量的可能,而大宋周遭,远远还没有到能马放南山的时候 对于燕地再度卷入乱局,哪怕全境处处烽烟。诸将都表示毫无压力。让辽人余孽此次全部闹腾起来,收拾干净了反而是更利于将来大宋的统治。打不过那些装备低劣的辽人余孽,那是笑话,檀州如此准备,供应无忧,只要能解围燕京,宋军依托两处坚城四下扫荡,还怕收拾不了?此番行事唯一让他们顾虑的,就是西军被围,要是激怒西军,又将如何?更不用说诸将多是出身西军的,绝不会陷自家陕西亲族子弟于险境。想得更深一些的更是考虑,万一燕地乱起,西军先行动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