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八章 金陵沸腾 (第1/2页)
官道沸腾了,原本要冒险去北地做生意的商贾停了下来,原本要走亲访友的百姓停了下来,原本要出门远游的实质文人停了下来... 这一刻,没有了身份的隔阂,都在互相打听一切与信使说的那一战有关的任何消息。 这时但凡有从北边来的人,都会被围住,被打听是否听到消息。 然而,大军争斗,那是一般百姓能够窥视的? 所以,所有人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从北地来的人,速度也不会比信使快。 “走走走,回金陵看看去,这么大的事情,官府定有告示出来。” “这不会是假的吧,边军杀民冒功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傻了不是,没听见信使喊的话么,战事不是发生在边关,我看此事多半是真,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位将军立此不世之功。” “回金陵,回金陵,老夫要痛饮三杯...” 一下子,做生意的不做了,出去游玩的不玩了,几乎所有人都掉头往金陵赶去。 而信使过后的金陵,已经沸腾了... 皇宫中,文昌帝带着大臣一起开着朝会。 晚年的文昌帝,是一个勤奋的皇帝,朝会开的比他的祖先还要多,在他看来,国家总有处理不完的大事。 就刚刚,文昌帝给欠薪许久的官员拨款发工资平定朝堂,后面便开始议论辽地战事。 贾亮的收缩防御计策,核心内容是建立一条稳固的防线,抵御女真入侵之后再在外面四处开花建立各个据点。 但这个核心属于机密,并未公示与朝堂,所以引得不少官员不满。 这只是诱因,官员对贾亮不满的核心是,东厂的举动。 少了赵义,少了贾亮,朱七对东厂的约束力不够,这个恐怖的机构爆发出残忍的一面,东厂的番子好像脱缰的野马,为了搞钱已经越过条例。 不少商贾受到勒索,不得不破财消灾。 而大商贾的背后,都有官员的影子存在,空虚的国库,让文昌帝继续钱财,他对东厂日益过激的举动视而不见。 大臣们不敢对文昌帝说三道四,但在得知这一切都是贾亮出的主意之后,便将矛头对准了贾亮。 弹劾贾亮的奏本就像雪片一样飞来,全被文昌帝留中。 在这方面没法下口,大臣就找准了贾亮出兵的漏洞。 “陛下,臣听闻要放弃关外千里沃土,这是辱国之举啊,臣恳请陛下将进此昏聩计策之人斩之。” “是啊陛下,我等不能开疆裂土已是让祖宗蒙羞了,不能听信见贼谗言啊。” “陛下,请斩杀那进谗言的小人。” “臣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风向大变,大有将贾亮这个进谗言的小人碎尸万段的架势。 朱炎老神在在的一言不发,朱统有心辩解,但又无法开口,因为一开口便是坐实了贾亮就是小人的事实。 作为文官之首,朱炎不开口是因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深知这次各党派的利益被动了,隐隐有联手的势头,面对这些人,即便是太子也很忌惮。 自古,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为了维护利益,各党派绝对会联手,现在东厂已经有了疯狂的前兆,所以有人一开口,其他人便心有灵犀的跟进,要给动自己利益的人一个下马威。 文昌帝头疼,如果任由大臣处置贾亮,那以后自己又一次会成为穷鬼,但要是不答应,自己这个皇帝恐怕也做不安稳。 周正国暗自摇头叹息,心下焦急。 朝中正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宫外传来急切的脚步声。 信使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