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 我确实是那根棍儿!(万字大章,求订阅,求月票!) (第5/5页)
。 直到现实世界的十五分钟过去,他才终于重归到现实之中来,这一次他在其中所待的时间足足延长了一半,收获自然也是要更多些的。 “呼……” 回归之后,游方长呼出一口气,他是硬生生将时间待满才退出来的,所以此刻自然是无比虚弱的状态。 不过之前也说过,这同样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而在这身心俱疲的状态下,他开始一边行炁恢复,一边将“通天箓”翻开。 “嗯?” 然而,翻开书册的第一页,游方就不由得一愣,因为他发现、这书页之中竟是满满的注释,每一个地方就解释得极为详尽。 很显然,这些都是陆老爷子写上去的,看来老爷子为了让自己更好的领悟到“通天箓”,着实是费心了一番。 于是乎,带着心中的这份感动,游方开始细细地观看,每当有晦涩之处便看一看注释,很快便能够明白。 不得不说,有了这些注释的存在,他领悟的速度也明显加快,渐渐地,他沉浸了进去,在这奇技的玄妙中畅游起来。 就这样,时间一点点过去…… 天色越来越暗,清白的月光洒下,从窗户中照了进来。 虽说有灯光的影响,这些月光并不明显,但其泼洒在皮肤上的触感,却让游方感觉到平静,仿佛安抚尘嚣的大手,抚平他身心的疲劳。 不知过了多久,月光渐渐淡了,深沉的黑暗将一切笼罩,仿佛只剩下房间里的微光。 这股黑暗似是要永远留下,张开它那吞天食地的巨口,尽情吸吮着世界的精华。 但好在,时间依然在流逝…… 哗—— 哗—— 哗—— 翻页声也依然在房间内不断的响起,化为一道动人旋律,冲天而起,直达天上。 也就在这时…… 天边似乎生出了一道光亮,那是每日的第一缕晨曦,在书页的咏唱声里,突破了黑暗的阻挡。 渐渐的…… 天亮了。 游方领悟了整整一夜,直到一缕阳光照进窗户,他才轻轻将书册给合上。 “呼——” 随后,他吐出了一口浊气,原本疲乏的身体也在这一刻彻底恢复圆满,仿佛的约定好一样,一切都刚刚好。 随后…… 游方拿出了“山海卷”、抽出了“画妖笔”,体内之炁关注,血墨吞吐间,纯白画卷也瞬间浮上。 紧接着,他深吸一口气,将整个人的精气神一下子提起,然后直接抬笔,开始挥毫而起! 唰! 唰! 唰! 相比起上一幅“九尾狐图”的灵秀,这一次,游方的每一道比划都显得极为潇洒,似乎根本不需要思索,只需随意就好。 甚至于,他画着画着,竟将双眼都给闭了起来,只余下右手在肆意泼墨,留下一笔一划! 片刻…… 唰! 游方大手一挥,最后一笔也随之完成,在这一瞬间,他骤然睁眼,嘴角扬起了惊喜的笑。 只见,他面前的画卷被分为了黑白两半,共有两道身形跃然其上: 黑色一半在下如汪洋,其中是一头纯白如鲸般的巨大鱼类;白色的一半则在上如云天,其上是一只展翅而非的巨鸟! 仅仅一眼,游方就认出了这是什么,这是传说中能够在鱼鸟之形间转换的巨兽——“鲲鹏”! 《庄子·逍遥游》有载: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原来如此,与‘通天箓’相对应的异兽……竟然是‘鲲鹏’吗!”看着这幅画,游方忍不住感叹道,同时也已经感知出了其中的玄妙。 这“通天箓”的本质,便是摒弃凡俗的繁杂之礼、抛开对天地之敬,直接以己身沟通天地、以己身之炁刻画符箓,是为“以己令天”! 而其所图的,便是让“天人之位”逆转、使自己凌驾于这天地的规则之上,如此便能够达到“言出法随”之境,获得超出之天地之“大逍遥”! 正因如此,这“通天箓”的副作用也正在与此,未能成仙、未能够真正的超脱,又怎可能以凡人之躯做到这一点呢?久而久之,便必会受到天地的反噬…… 但其术法意境中所蕴含的那股“逍遥超脱之意”,却是真真正正的“通天之境”,而在那“畅游天地终扶摇”的大意境上,这幅“鲲鹏图”也便成型了! 至于这“鲲鹏图”的能力,一共有三: 其一,便是“扶摇”,借大鹏之翅,可将自身速度提升到匪夷所思的极致,同时能够飞行,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之意! 其二,是“道画”。 《庄子·逍遥游》明代德清《庄子内篇注》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有云: 「‘北冥’即北海,以旷远非世人所见之地,以喻玄冥大道。海中之鲲,以喻大道体中养成大圣之胚胎,喻如大鲲,非北海之大不能养成也。」 以此可见,鲲之大,是为天地大道之胎,自可运用天地之力! 其三,也是最令游方惊讶的一项,便是“超脱”,也是目前为止所有脱胎于“八奇技”的画卷里,唯一出现的“爆发”能力。 《五运历年纪》有载:「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喻鲲鹏超脱于天地之外仍有所待。 也就是说,借助这“鲲鹏图”之力,游方便能够暂时以凡人之躯冲击天地承载之极限,达到一个全新的境地。 而很显然,虽然现在还不行,但待他日若修为足够,他甚至有可能一举冲破束缚…… 暂时超脱于天地! 求月票了求月票了,老爷们求月票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