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 看破虚妄,一往无前!(万字大章,求订阅,求月票!) (第1/5页)
一人之下,山海画妖负骨游方第一百二十五章看破虚妄,一往无前!“……”
游方话音落,全场一片寂静,所有僧人都转过头来将他看着,都有些惊讶。
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而言,研习佛经都只是为了明心见性、通往极乐、得见佛祖,却不曾想,竟有人会将这四句偈文看作是悟法之道?
然而,除开那些修行尚浅的僧人外,在场的那些个得道高僧、乃至于第一排盘坐的那些个长老、住持老僧,在惊讶过后,都随之有笑容浮上。
尤其是最前头的解空大师,更是从头到尾都面带微笑,就像是知道游方要说什么一样,只是微微点头、眯缝着眼睛。
片刻……
“那么游施主,既然你有此感悟,我便再多问你一句,你以为……什么是佛?”
没有去评价游方所言的对与错,解空大师只是再抛出了一个问题,而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个问题……只是针对于游方的!
“看样子,解空师伯对游施主挺感兴趣啊,呵呵……”听到这个问题,坐在第一排的妙静大师看向身旁几人,忍不住开口。
“是啊,莫说是师伯,就连我也很想与他交流交流,这是难得的苗子啊,若是能入我佛门、必然大有成就。”一旁的“法雨禅寺”住持妙言大师轻声点头。
“呵呵,妙言师弟还是不要多想了,伱也知道,这游施主为三一门后人、也便已入道门,再加上陆家……注定与我佛无缘。”妙静大师摇了摇头。
“妙静、妙言。”而这个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慧济禅寺”住持妙悟大师则是瞥了他们一眼,轻声呵斥,让两人收声。
这妙悟大师,不光是“慧济禅寺”的住持,同时也是普陀山的全山住持、妙静妙言两位大师的大师兄、如今“普陀三寺”的总理人。
若是换作别的门派势力,那便是一派之长,因此他一发话,二位大师也赶紧闭上了嘴,静静聆听了起来。
这时候……
“回解空大师……”思索片刻后,游方微微一笑,“晚辈以为,佛亦是梦幻泡影,佛亦是虚妄!”
“啊?”
而听到他这话,在场的年轻僧人们顿时都坐不住了,他们修行一生为的便是一个“佛”字,怎容得一个外人如此说道?
然而,正当僧人们两眼一瞪,就准备出声呵斥的时候,却听见身后传来了解空大师的悠悠之声……
“继续讲。”
这道声音不大,却传进了每一名僧人的耳里,仿佛当头棒喝,让他们纷纷愣住。
怎么回事?
解空大师不是修为尽废了吗?这是……
不光是僧人们,就连众位住持也都面露惊讶。
但解空大师就仿佛看不见他们的反应似的,只是静静地盯着游方,面带微笑、右手轻抬,示意他继续说吧。
“嗯。”
对于僧人们的怒目,游方同样也不在意,既然是讲经、是交流学习,那便理应去倾听不同的声音……
况且,自己也并不是来砸场子的,同样也并没有说错话,这一点,就看前排那些个住持、以及解空大师的反应就知道。
于是乎……
“晚辈不才,虽说非佛门中人,但对佛门经典还是有所涉猎、因此有一些粗浅之见。”
“众所周知,佛是慈悲、佛是大爱、佛是极乐、佛是轮回、佛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佛……也即是空。”
“各位也知道,晚辈是道门中人,对于道门仙神的由来再清楚不过,那是道门前辈为登仙而准备的‘手段’……”
“于道门而言,仙神不过是天地之道、万物之理的化身,他们一直都在,却又从未存在。”
“因此,请恕我冒犯,因我并非佛门之人,所以在我眼里,佛与仙神一样,皆无具象、而是一场梦幻……”
“不光是佛,极乐世界于我而言也是同样,非是不信,而是以我所见、我无法想象其如何存在。”
“或许,是晚辈修行不足、领悟不够、无法洞见真佛,但菩萨……我似乎看见了一尊。”
这时候,游方突然抬起了头,望向了天空。
“南海观世音菩萨,他就在这里,但我看见的却只是一尊由无数香火愿力所凝聚的虚影,他的面容无比慈悲,但……我看不见他的心。”
话音落,游方眼神一凝,一脸平静地看着天空那俯视而下的“观世音”,“白泽观术”自动施展而起……
从进入这紫竹林后,他便看到了这道虚影,只是并没有多说什么,也并无太大兴趣。
这一瞬间……
“哦?”
在场的高僧、住持乃至解空大师都挑了挑眉,都看见了那骤然浮现的“白泽”之兽,以及其背上属于游方的六感化身。
而他们之所以能看见,除了本身的“观术”修为了得外,也是因为这方幻境……
在这里,内心之感会被放大,以心去观,便自然能看见许多本看不见的东西!
只见下一秒,“白泽”驮着游方的六感化身一跃而起、遨游于天际,围绕着天空上那巨大的观音虚影转了一周,那虚影却毫无反应。
而很快,“白泽”便轻轻落地、消失不见,而游方也收回了六感,问了一句:“若世上真存在观世音菩萨,那属于他的愿力又怎会凝聚成如此虚影?”
是啊,若是这世上真的存在愿力的主体,那这些愿力必然是会朝主体而去,而非是凝聚成这虚幻的身影。
或者说,即便真有“观世音”存在,也必然与这些愿力主人所以为、所期盼的不同,这道虚影是被无数信徒以“愿力”造出来的,自然也便是一场空!
只是……
这些僧人真的不明白这一点么?
游方低头看向他们,微微一笑,他看得出来,他们其实是明白的。
但就如世人那般,许多道理明明知晓、明明清楚,但却并不愿意按道理去想、按道理去做,直到摔得头破血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