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章 呼吸机教程 (第2/2页)
为正压,呼气相为负压。 在工作的时候,呼吸机在吸气相和呼气相均可以起作用。 但是因为它在呼气相负压,所以可以造成肺泡萎陷,造成医源性肺不张。现在很多呼吸机已经取消了这种模式。 再就是持续正压气道通气,也就是cpap。 这种模式是指病人在有自主呼吸的条件下,整个呼吸周期内,均为人为的加以一定的气道内正压。 这种模式的工作原理是在吸气相给予持续正压气流,呼气相也给予一定的阻力,使吸气相、呼气相的气道压均高于大气压。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吸气时持续的正压气流大于吸气气流,使病人的吸气省力,防止气道及肺泡萎陷。可以用于脱机前的锻炼。 而同样,持续的气道压力也存在着对循环干扰大,肺组织的气压伤大的缺点。 至于间隙性指令通气和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也就是imv和simv模式。 imv模式指的是没有同步装置,呼吸机供气不需要病人的自主呼吸触发,每次供气在呼吸周期中出现的时间不恒定。 而simv模式则是有同步装置,呼吸机在每分钟内按照事先设计的呼吸参数给病人指令性呼吸,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不受呼吸机的影响。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脱机中发挥自身调节呼吸的能力,较ippv想必,对循环和肺的影响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镇静药的使用。 一般于患者预备撤掉呼吸机的时候才考虑使用。 当设定的呼吸机次数小于5次\/分时,患者仍旧保持较好的氧合状态,就可以考虑脱机。 在使用的时候,一般加用压力支持通气,避免呼吸肌疲劳。 而指令每分钟通气,也就是mmv的工作原理,则是当自主呼吸超过预设分钟通气量时,呼吸机不指令通气,只提供一个持续正压。而当自主呼吸没有超过预设分钟通气量,呼吸机作指令通气,增加分钟通气量,达到预设水平。 至于压力支持通气,也就是psv的定义是。 在有自主呼吸的前提条件下,每次吸气多接受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增加病人的吸气深度和吸入气体量。
它的工作原理是吸气压力随病人的吸气动作开始,随吸气流速减少到一定程度或病人有努力呼气而结束。 与ippv相比,psv的支持压力恒定,受吸气流速的反馈调节。 与simv相比,psv其每次吸气均可以得到压力支持,但支持的水平可随需要不同而可设定。而simv psv常常用于脱机前的准备,可减少呼吸做功和氧耗量。并且可以锻炼呼吸肌,做呼吸机脱机前的准备。 并且还可以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肌无力,以及严重的连枷胸导致的反常呼吸。 不过psv一般不单独使用,会产生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 而容量支持通气,也就是vsv,是每次呼吸均由病人的自主呼吸触发,病人也可以不要任何支持进行呼吸,并能达到预计的呼吸容量水平,呼吸机将会允许病人进行真正的自主呼吸,同样适用于脱机前的准备。 这时候,就要考虑到呼气末正压通气,也就是医生们常说的peep。 peep指的是在呼气末,气道压力并不降未0,仍旧保持一定的正压水平。 这种方式适用于肺内分流所致的低氧血症。 peep可以减少肺泡的萎陷,减少肺内分流,纠正了肺内分流所致的低氧血症。 并且它还可以有利于肺泡-毛细血管两侧气体的充分交换。 它还可以使得肺泡压升高,使肺泡-动脉氧分压升高,有利于氧向毛细血管弥散,肺泡始终处于膨胀状态,能增加肺泡的弥散面积。 进而使得肺泡的充气增加,能使肺的顺应性增加,还可以减少呼吸作功。 但是它也有着一定的副作用,诸如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肺组织的气压伤,以及压迫肺毛细血管。使肺血流量减少,可能增加无效通气。并且还可能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所以,对于peep数值的选择,也十分中的重要。 说到了peep,就得提到双相或双水平正压通气了。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设定了4个参数。 分别是p1、p2、t1、t2。 p1相当于吸气压力,p2相当于呼吸压力,t1相当于吸气时间,t2相当于呼气时间。 这种模式很有意思。 当p1=吸气压力,t1=吸气时间,p2=0或peep,t2=呼气时间,相当于ippv。 当p1=peep,t1=无穷大,p2=0,t2=o,相当于cpap。 当p1=吸气压力,t1=吸气时间,p2-0或peep,t2=期望的控制呼吸周期,相当于simv。 除此之外,还有吸气末屏气。也就是在吸气结束后与呼气开始前,呼吸机不供气,呼气阀继续关闭一段时间,以保持肺内压力在一定的水平。以延长了吸气时间,有利于气体的分布、弥散。并且还有利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在肺内的分布和弥散。但是同样,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此外,还有适用于二氧化碳滞留的病人的呼气延长和呼气末屏气。长吸气时间,有利于气体的弥散和分布,有利于纠正缺氧。但是对循环干扰大,对肺组织的气压伤大的反比通气等。 在进行了呼吸机的模式选择之后,就到了对于其他参数的设定。 多数的呼吸机,需要设定几个参数。 分别是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吸气流速、吸入氧浓度、触发灵敏度的调节、吸气暂停时间、peep的调节、报警参数的调节等。 这些参数看起来很复杂,但是设置的原则无非是有效、安全、舒适。 有效,指的就是维持基本通气和氧合 安全,则是要避免诸如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循环抑制等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舒适,就要提高人机协调性。 首先在呼吸机的呼吸频率方面,成人的呼吸频率基本在每分钟12-20次。儿童的呼吸频率略快,可以达到每分钟20-30次。 至于婴儿,可以高达每分钟30-50次。 不过。 多数患者都是成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