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 杀人不用刀 (第2/3页)
及对国家对民众的利好。 比如,前段时间,就在宣扬办新学,兴科技,强国富民…… 从开民智入手,学习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国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让青国富强起来。 对于青国自己人来说,这张报纸其实很有用处…… 能从中学到东西,知道现在的国际局势,还有大青国接下来的一些举措。 尤其是,对于那些知识分子来说,是很有用的,是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渠道。 而往往,这些知识分子,又带携着大批普通百姓……大多数不识字的人,就会从他们的嘴里,得知事件的真相,以及世界的变迁。 不得不说,这张报纸办得不错。 慢慢的,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声望。 就如津门的《国闻报》、海上的《时务报》、南湘的《湘报》一样,在神州大地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 但正因为《京城日报》很有公信力,是维新派一手创办,还有皇帝在后面背书,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多数都是相信的。 这就更加出问题了。 张坤看到这张报纸的头版头条写着,“一衣带水,睦邻友好,国际关系不容破坏!” 标题倒是没有问题,只能说是一些脑子有坑的“进步“人士,一种很美好的妄想。 有问题的是…… 这张报纸,也沿用了张坤一脚踩爆安德烈的脑袋的照片。 明显是同一张,不用问,肯定是在外国领事那里直接拿过来就用了。 首先,描述了京城源顺镖局镖头狂刀张坤与鹰国武士一战的始末。 没说其中的恩恩怨怨,前因后果,只说这是一场两国武人的比武切磋。 到最后终于酿成人命,以安德烈被生生打死划下句号。 报中以严厉的语气,批判了“文以儒乱法,侠以武犯禁”的社会现实,号召民众要平和,要宽容,要以亲善的态度面对远洋而来的贵客。 看得出来,写文章的很有一些文采,文字有些扇动性,让人看得心生触动。 觉得,的确是有道理啊……打打杀杀的,最是要不得。只能破坏,不懂建设,反而会让国家变得更糟。 更觉得,那些武人啥都不懂,就知道提刀杀人,凶神恶煞的。 不但会破坏与万国的友好关系,更会危害到商人百姓的生命安全,当唾弃之…… 排斥就对了。 这也没什么。 朝廷一直明诏颁发禁武令,对武人本来就不待见,这里关系到文武对立,又害怕武人造反,禁武思潮形成共识也有他的道理。 关键的是,这文章后面,还附录一个小故事。 说的是,在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士大夫名叫庄闻,喜欢养犬。对家中毛发光滑,肌rou雄壮的黑犬深爱之,时常牵出来夸耀。 闲暇时分,还会培养黑犬的战斗技能,偶尔牵着到山里打猎…… 有一天,士大夫庄闻草堂春睡,起来太迟。 也忘了喂食黑犬。 他在燕国的生死至交弥山前来拜访。 庄闻和弥山两人以琴相交,志趣相投,算是通家之好。倒也没什么客气,直接进门。 弥山带着妻子、女儿刚刚进了院子,就有一条半人高的大黑犬疯狂扑来。 嘶吼之中,咬死了弥山妻子女儿,弥山也被咬断了一条腿。 等到庄闻听到动静冲了出来,就发现了这出悲剧…… 他只能忍痛拿着弩箭,把黑犬射死。 文后呼吁,养犬之人,再怎么放纵,也务必多加管束,否则酿成悲剧,悔之晚矣。 …… “好,好一个文笔如刀!” 张坤眼中血丝一下就涌了上来。 按捺不住自家爆脾气了。 “那洋人到处挑战打死人,还宣扬大青武人不堪一击,孱弱不堪,我等才出手迎战,结果……” 李小宛气息还未平伏下来,面上就有些疑惑:“王总镖头一直帮助维新派,为变法之事四处奔走,连家里也顾不上了。他们明知道表哥是源顺镖局镖师,为何还如此编排?” “此事我也不太清楚,似乎听父亲说过一嘴。变法之事,维新派其实也有两种思潮……如北海公等人主张借助鹰国领事,洋人祭司之力。甚至,借助樱花国武力,迫使守旧顽固势力退让,把立仙之事先行推下去。” 王静雅想了想,皱紧眉头把王五当天与她说的事情,一一回忆出来。 “是立宪,就是让皇帝至高无上,把他的话写进宪法,推行全国。” 李小宛纠正道。 “现在不是这样子吗?” 王静雅有些迷茫。 她认字是认字,但是平日里多数把心思放到练武上去了,对文学以及正治改革方面的事情,不太了解。 “不同的,以往广序帝虽然是皇上,民间也觉得他至高无上。但实际上你想想,西宫那位太后的地位,在所有人的心里,是不是很重要?”李小宛问道。 “何止重要,太后老佛爷说话,皇帝肯定是要听的。” 王静雅一脸的理所当然。 这种想法,已经刻进了青国百姓的骨子里,似乎天经地义,从来没人想过原因所在。 “那为什么重要?为什么皇帝说话,没有太后好使?广序帝反而要听老佛爷的呢?他是皇帝啊……” “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