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唐:开国_第六章 李密败亡(1)虎落平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李密败亡(1)虎落平阳 (第6/7页)

派意见,以单雄信等主战派将领为代表,他们认为,王世充陈兵北邙山,主力尽出洛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主动出击,以绝对优势兵力,击溃王世充。然后,挟大获全胜之势,一举攻克洛阳。

    第三派意见,则是魏征所提出的,在他看来,王世充目前已是强弩之末,撑不了多久。所以,当下最明智的决策是,坚壁清野,避战不出,消耗掉王世充最后的元气。等到王世充士卒疲惫之际,大举反击,可以一战功成。

    必须承认,魏征坚壁清野的策略,不失为一条稳妥之计。为此,魏征专门将自己的计划,向李密的长史郑颋和盘托出。没想到,郑颋对魏征的计策,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老生常谈。魏征听后,非常生气,说道:“此乃奇谋深策,何谓常谈?”说完,魏征拂袖而去。果然,北邙山一战,李密兵败,魏征的预言,成为了事实。

    后来,魏征跟随李密,一起西入关中,投奔李唐。可是,由于魏征先前在瓦岗军内部中,地位不够突出。所以,唐高祖李渊起初并没有怎么重用他。这让魏征感到非常郁闷,因此,魏征急于得到唐朝的认可。

    正好,当时就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唐高祖李渊为了打通东进中原的道路,大量招抚山东一带的瓦岗旧部。在唐朝的积极招抚下,不少瓦岗军旧部,相继归顺唐朝。可是,瓦岗军旧部中,实力最大的一部,当属潼关以东的徐世勣部。不过,这个时候,徐世勣尚处于观望状态,还没有归顺唐朝。

    魏征敏锐地觉察出,李唐东进,徐世勣是必须要争取的对象。因此,魏征主动向唐高祖请缨,说自己可以招抚徐世勣。于是,李渊大喜过望,立即委任魏征为秘书丞,启程前往黎阳,招抚徐世勣部。

    到了黎阳后,魏征马上给徐世勣修书一封。在这封信中,魏征先是分析了眼下的天下大势,同时,魏征也具体分析了徐世勣目前的处境。他希望徐世勣可以认清形势,作出正确而又明智的决定:

    公之英声,足以振于今古。然谁无善始,终之虑难。去就之机,安危大节。若策名得地,则九族荫其余辉;委质非人,则一身不能自保。殷鉴不远,公所闻见。孟贲犹豫,童子先之,知几其神,不俟终日。今公处必争之地,乘宜速之机,更事迟疑,坐观成败,恐凶狡之辈,先人生心,则公之事去矣。(《旧唐书·魏徵传》)

    接到魏征的来信后,徐世勣觉得很有道理,确实,就目前形势而言,投唐是他的唯一出路。但是,徐世勣为人比较谦逊,做事非常注重分寸、尺度。因此,徐世勣特地对自己的长史郭孝恪,讲了这样一席话:

    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旧唐书·李勣传》)

    经过一系列思考后,徐世勣决定归唐。但是,他归顺唐朝的方式,却非常别出心裁。徐世勣委托长史郭孝恪,出使长安,带上自己辖区州县、军队、户口的花名册,交给李密,再由李密上交给唐高祖。此时,淮安王李神通奉命在山东招抚瓦岗旧部,徐世勣为了表示诚意,派人向淮安王李神通运送了一批粮食。

    那么,徐世勣为什么要多此一举,为什么不直接将这些东西献给李渊,反而要让李密转交?这正是徐世勣的磊落性格,他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追求虚名富贵,占尽便宜的市侩之徒。与其自己献给李渊,倒不如让李密转交。反正这些本来就是李密的东西,自己不过是暂时保管,现在正好物归原主。

    本来,徐世勣已经正式归顺李唐,一切应该很顺利才是。可是,唐高祖李渊却怎么也收不到徐世勣的降表,心中疑惑不已。就在李渊云里雾里的时候,李密将徐世勣带来的名册,上呈给唐高祖,并且,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告诉给了李渊。李渊听完以后,十分感慨,这样评价徐世勣:“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徐世勣归唐,自此,潼关以东的大部分瓦岗旧境,全部划归李唐统治范围。所以,徐世勣功不可没。所以,唐朝自然要对徐世勣大加封赏。当初,徐世勣派遣长史郭孝恪,出使长安,向唐朝献地。徐世勣归唐后,唐高祖李渊任命郭孝恪为宋州刺史,与徐世勣一起经营虎牢以东之地。所得州县,马上任命官员,前去管理。

    对于徐世勣,唐高祖当然不会忘记。在徐世勣献地归唐后,唐高祖李渊下诏,授予徐世勣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等职衔、爵位。不久,徐世勣又被加拜为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

    不仅如此,李渊还给了徐世勣一项殊荣,赐国姓“李”,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从此,徐世勣便更名为“李世勣”,后来,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他又改名为“李勣”。纵观整个唐朝历史,徐世勣是第一位被赐国姓的开国大将。这项殊荣,是谁也比不了的。

    唐朝之所以要稳定山东局势,招抚瓦岗旧部,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打通东进道路,与王世充、窦建德争霸中原。而徐世勣本人在中原地区,颇有威望,且军功赫赫。所以,徐世勣归唐后,唐高祖允许徐世勣统领河南、山东各部兵马,来阻挡王世充的进攻。等于是说,徐世勣便成为了唐王朝在山东一带的军事首脑。

    从此,徐世勣正式成为了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在唐初统一战争,包括后来唐朝与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到后来,徐世勣更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极人臣,出将入相。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李勣(徐世勣)病逝,终年七十六岁。唐高宗李治闻讯后,悲痛不已,辍朝七日,追赠李勣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而且,李勣去世后,陪葬昭陵,之后又配享高宗庙庭。

    因为徐世勣献地归唐,确切地讲,这个时候,潼关以东的大片瓦岗旧境,插满大唐旌旗,成为李唐王朝的统治区域。亦或者说,唐朝已经基本稳定了山东的军事形势,为东进中原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现在看来,先前对李密进行恩威并施的驾驭之术,利用李密,进行政治宣传,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渊也是个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嬉笑怒骂。面对这样的成果,唐高祖李渊不禁志得意满。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唐高祖很想向李密炫耀一番。另一方面,也想借机敲打一下李密。

    作为大唐皇帝,李渊怎么向身为臣下的李密,进行炫耀呢?唐朝招抚山东瓦岗旧部,刚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时,唐高祖便让李密出京,前往豳州,去接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秦王李世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