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有人就有世界,推动转型 (第3/3页)
分殖民地都实行政治改革,逐步建立由当地公民普选产生的政府,以达至独立或自治领。
早于1930年代末期开始,港府已计划于新界西部兴建水塘,惟因战事被逼中断。 不过两人本来就是陪玩啦,周溪年便笑道:“高博士,门道多着呢。” 葛量洪怔住。 许多工厂都要靠自己上山上去泵水,如此才能让工厂运转下去。 他是临时知道的牌局,身上带的那点银子自然是不够的啦。 去年的时候,港府重新展开研究,并选了大榄涌作为新水塘的位置。遗憾的是,战后百废待兴,未有足够资金即时展开工程,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怎么也要过个好几年再讲。 “我建议港府引导民间发展工业。” 高要跟着说道:“除此之外倒是有件事情恐怕需要港府特例。” 葛量洪拧眉,他当然清楚港岛缺水的严重性,截止目前为止,港岛仍然倚赖山涧水及雨水作为主要水源。 他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不吃饭还能饿几天,若是一天未有水润喉,便是性命之忧。” 宁波帮等于就是上海佬,民国之时,他们就是江浙财阀,是常凯申的御用钱袋子。 “要去广府。”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绝大部分人是不会冒着战争的风险过去的。 葛量洪说道:“他们是准备留在本港继续发展,还是将来回内地?” 葛量洪等人齐齐一惊,单人出资建设供水工程? 说起这个,周溪年有印象了,他插话道:“阁下,高博士所言有理。” 关键在这个时间点,又是当前的港岛,真不行… 如果真正推行的话,华人将占据其中绝大部分的议员席位。 周溪年跟着又道:“往常的时候,大家无非是两个选择,要么去南洋,要么等那边战争结束以后再回去。” 其实无论是搞什么转口贸易跟什么工业都不会影响到高要以及周溪年,他们是站在金字塔上的人,不过搞什么,只要他们想,随时随地都能把手伸进去。 难得原因是南洋诸国在二战后都在搞独立,动不动就爆发小规模的sao乱。 “高博士。” 周溪年先看一眼高要,见他没开口,这才发话:“阁下。” 他一向认为搞管理最要紧就是让绝大部分的人有饭吃有钱赚。 这怎么可以? 葛量洪记得去年的时候高要说过,说来港的这一批人绝大部分都会留在港岛,便问道:“MR.高,Mr.周,你们开年会的时候,商会里的这些人是什么意思?” 这MR.高身家真是不可斗量。 这其中来自港岛社会贤达的支持就必不可少。 周溪年心想你是根本不想抓大头,否则慢慢循序渐进,这一把牌就能杀回来不少。 杨木奇便是因此而遂推行政治改革,主要希望港岛市民有更多责任去管理自己的事务,并就此方案向市民进行咨询,并于1946年10月正式推出建议书,史称“杨木奇计划”。 他们在一起等于是华人界的半壁江山。 葛量洪说道:“恐怕有点艰难。” “如果有可能,是不是可以跟那边谈一谈供水?” “当前限制本港最大的问题便是缺水,而且本港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旱灾。” 就是说哪怕这些人会回去,恐怕也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 “与你共勉。” 简礼夫心念电转已经算出个大概的数字,绝不会下于千万。 只要能做到这一步,那便能保天下太平。 “港府会考虑。” 但是最严重的问题还是缺水,实在是太缺了。 眼见葛量洪目光炯炯,周溪年心思一动,难道阁下不想萧规曹随? 深深的影响了一个时代。 高要哈哈一笑:“周医生,我们立足港岛,发展港岛。” “只要港岛旺,我们就旺,何必有这门户之见?” 其实周溪年的担心很有道理,港岛的大发展确实是因为宁波帮,这群城里人在发现不能回去后,便狠下心扎根港岛,而后各种企业在港岛四处开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