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饮鸩酒贾蓉假昏沉 达天听圣君真愤怒 (第2/3页)
《临江仙》被递来递去,纸张都皱巴了起来。 秋池上所有人,都翘首以望,于湎坐在主亭,更是望眼欲穿。 待到所有人看完,莫怀道:“还是将其他人的都收起来吧,我去将此献于王爷面前。” 众相公点头后散开,莫怀拿着《临江仙》,对贾蓉道:“寿乡伯,不若同我一道。” 贾蓉自无不可,点头后,便跟着莫怀一道,往主亭去了。 贾蓉走到一半,猛的回头,冲于燔笑了下后,也拿手比出个二十的数字来,而后不等看于燔的脸色,只笑着,又扭头走了。 于燔站在原地,面容悲戚,似要开口,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 莫怀领着贾蓉来到主亭,他先将那首《临江仙》递给于湎,道:“王爷,以我愚见,此为全场之最。” 说完,他又转头对着贾蓉道:“寿乡伯,且坐。” 贾蓉选了把椅子坐下,静静等着后面的事。 另一边,于湎接过《临江仙》,摊开放在案上,仔细读了起来。 主亭外,众人翘首以盼,那些有请帖的宾客,多是达官贵人、勋贵衙内,自然有长久的养气功夫,故而也只是等着,并未出什么言语来。 至于那些不请自来的人,他们或是为了巴结于湎、又或是腹中空空却自视甚高,现见到诗会头魁有定下的意思,便坐不住了。 当然,他们也不敢说些什么酸言酸语来,只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有如蚊子吵闹。 待到其他相公将场中众人诗词尽皆收上,于湎也已经读了好几遍《临江仙》了。 于湎放下手中词,同左右望了望,而后道:“诸位想来已是读过此词,后可有比得上此词者。” 众相公摇头。 于湎见状,哈哈笑了起来,转头对贾蓉道:“世侄有如此文才,为何不显于京师,若不是我meimei之前来寻,口中言说你,我岂不是要错过这神仙词句。” 于湎看罢《临江仙》,心情是极美,连对贾蓉的称呼都变了,感情上,又更进了一层。 贾蓉听了于湎的夸奖,无奈摇头,道:“我已同莫先生讲过,此词非我所作,乃是一不闻名前人杨慎所书,蓉实乃剽窃,当不得王爷如此盛誉。” 于湎听罢,似笑非笑,他先同左右道:“我等喜欢,可众人却未看过。就此定下头魁,怕是众人不服。你等抄写上百份,分发下去。如此,也免得有人说我不公。” 莫怀等相公点头。而后都执笔誊写起来。 于湎说罢,接着看向贾蓉,道:“世侄何必如此谦虚。” 说完,于湎沉吟片刻,而后笑道:“哈哈,懂了。你贾蓉有惊天诗才而不用,北守辽东、南下扬州,是想告诉世人,你不屑于词藻文章,实乃干实事知人。” 贾蓉听完于湎脑补的话直接沉默了。 说实话,刚来大乾,他也起过抄诗抄书的心思,毕竟背靠着一个璀璨的文明,此世又是自土木堡以后,世界线就变动了的,几百年的时间流淌,不知有多少诗词歌赋他可以堂而皇之的据为己有。 那为什么他最终没有如此行事呢?有运道使然,也有内心深处对那种事的不屑,最重要的,还是他一直认为,假的就是假的,抄到头,终有一日抄无可抄,到那时候,人或许便坐蜡了。 就是今日,若不是他觉得,《三国》没了那首《临江仙》会颇为不美,他或许也不会提笔抄词,而是自己胡诌一首。 贾蓉沉默半饷,而后苦笑一声,既于湎这样想,他属实没有话说。 再推辞,就有些故作姿态了。 于湎见贾蓉默认,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他又道:“年轻人当有冲劲,谦虚守成,那是我等老朽才该有的姿态啊。” …… 就在贾蓉同于湎说话的功夫,莫怀等相公就已经誊抄好了《临江仙》,给众宾客分发下去了。 众宾客看完,皆是口中倒吸一口凉气,一时间,场中嘶声大作,就连一开始,喋喋不休的池边人,也都沉默了。 于湎环顾四周,笑着对贾蓉讲,“你看,莫要藏拙,你若是大才,他们自然会服你。” 说罢,于湎大起声来,冲着场中道:“本王欲以此《临江仙》为本诗会头魁,为《分合录》定题诗,诸位可有异议?” 场下人皆摇头,于湎见状,开怀大笑,而后,便取过案上酒壶,就给贾蓉倒上酒来。 他道:“如此词者,我平生所见不过尔尔,请世侄满饮此杯。” 盛情难却,再加上那酒于湎刚刚吃过,贾蓉也就没有在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