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雀场上百官考教 御花园中贾蓉献图(一) (第1/2页)
时间一晃便是五日过去,这几天,贾蓉除了上了次早朝、又托人将贾赦送往金陵外,也没有其他的事。 那天,他吩咐杰诺做的地图,他本想着,杰诺得花些功夫,才能绘制的出来,没成想,不过三日功夫,杰诺便把东西给他拿来了。 如此,贾蓉原本设计的,待到乾明帝寿辰时进行的动作,也被他给提前了。 乾明六年,十月一十三日,一拖再拖,令百官人人自危的考教,终究还是来了。 这天早上,贾蓉一早,便揣着那幅地图,在朱雀门前侯着了。 今个,同以往上早朝大不一样,在京为官者,不论官职大小,今个都来了,皆一并在朱雀门前侯着。 待三通朝钟朝鼓响罢,便有一路路禁军,从朱雀门内走了出来,而后,将百官以文武品级,给分别列了队伍。 一番忙碌过后,百官走进朱雀门。https:// 待到了金銮殿前的朱雀广场,以往干干净净的场中,今个,却是摆了不下千张案。 许是乾明帝心疼他的臣子,每张案后,各有一裹着羊绒的厚垫子。 现场中这般模样,莫说是群臣,就是贾蓉,也没见过。 不多时候,百官一一在属于其的位置上跪坐下来。 贾蓉的位置在前列,同六部尚书一同。 待到百官坐定,乾明帝便从金銮殿中走了出来,在其身后,还跟着四个小黄门正抬着那龙椅。 未几,乾明帝在金銮殿前坐定,他开口道:“今日考教,百官无需惊惶。” 现虽没有扩音器,可乾明帝面前,却站着近百,身高体壮的龙禁尉,他一开口,那近百龙禁尉便跟随着吼出,一时间,竟比后世的扩音喇叭,还要声大。 乾明帝看着场中许多哆嗦着的臣子,安慰道:“今日考教,主为挑选,以考教之成绩,挑选尔等适合之位置。” “若成绩上佳者,朕有重赏,若成绩不佳,朕也不会太过苛责,将以尔等最擅长之学科,调派官职。” 乾明帝如此说,场中百官心里略安定了些。 未几,待到场中安稳,乾明帝一挥手,便有戴全领着近百小黄门从金銮殿一侧走了出来,这些小黄门手中,都端着一沓,约摸一尺厚的卷宗。 贾蓉的位置在前列,于是他就相较于其他人,先一步拿到了卷宗。 贾蓉将卷宗摊开,仔细看了看,脸上便露出些怪异的神色来。 这卷宗上的题目,着实有些杂乱,涉及到兵法、安民、经济、刑罚等诸多方面。 如第一题,便是:京外有民,贪邻家之草木,每至天黑,驱自家之鸡鸭往邻人田地,如此三日,邻人察觉,私埋毒药至田中,鸡鸭吃后死,问此案如何处理? 此外,还有如: 黄河泛滥,问如何治理? 山东连年灾殃,问如何赈灾? 设瓦剌人十万骑南下,如何抵挡? …… 贾蓉低头看着卷上诸题,心里面,一阵无奈。 乾明帝倒是用的好一石二鸟之计,这番考教,以此些题目,想来不仅能考教出百官中真正有能力的,也能为大乾现有的许多问题,找到些解决的办法。 贾蓉心里想着,不多时候,这百官便人手一份卷宗了。 未几,又有一路小黄门出来,这次,是给百官拿来答题的折子。 这折子与一般不同,足足有三指厚。 贾蓉看着卷宗,又拿着折子,心里一阵苦笑,心道,这般多题目,估计要写到午时去了。 贾蓉一边想着些有的没的,一边一页页翻看着卷宗,待到他把所有题目看罢,今个这考教,也就开始了。 一通朝钟响罢,贾蓉提笔沾墨,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在折子上奋笔疾书起来。 百官开始答题,乾明帝在龙椅上坐着,如此,乾明帝坐了会,许是觉得无聊,便像后世监考老师般,走下场中,在百官间巡视起来。 如此,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场中百官,或抓耳挠腮、或左顾右盼,能同贾蓉一般,埋头苦写的,只有寥寥几人。 乾明在场中转悠着,他看着这群他赖以治理国家的臣子们答题,看了不多时候,脸色便阴沉如煤炭。 他着实没有想道,现大乾的臣子,已经空谈到了这等地步。 除了一些经史子集的问题,大多数官员都回答的出来外,其他的,一旦涉及到实事,就是满篇虚无之语。 乾明帝看的头疼,索性不再其他人答卷,而是走到朱雀广场前列,看着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将官等,这些人答题。 能做到一部尚书,自然是有些真本事的,能进五军都督府的将官,也自然是或出兵讨乱,或镇守过一方的。 如此,乾明帝又看了会,这才觉得脑门子,没有那么疼了。 这大乾,还是有能做事的人的。 就在乾明帝转悠间,贾蓉奋笔疾书,以约摸一炷香的功夫一页的速度,飞快的填着卷宗。 说实话,以他后世键政局的水平,再加上远超古人的眼界,回答这些或专业、或主观的题,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这边贾蓉写的起劲,那边乾明帝也注意到了他这个速度奇快的人。 如此,乾明帝走到贾蓉案前,一伸手,便把贾蓉的折子取走了。 如此,贾蓉一愣,随即无奈的暗自叹息一声。 这答题卷都被拿走了,那他还写个屁啊! 乾明帝将贾蓉的折子翻到第一页,见其上面写着:驱鸡鸭者,为窃之罪,当罚一甲,并补邻家田地之损失、邻家者,行事虽有缘由,却也犯投毒之罪,当罚一甲,其一甲,驱鸡鸭者出一半。 乾明帝看罢,点了点头后开口问道:“邻家者,虽手段不雅,却为受害之人,为何还要罚他?” 贾蓉回道:“若不罚,后恐出故意投毒以误杀他人者。” 乾明帝闻言,思索了番,开口道:“你考虑的仔细。” 乾明帝说罢,又看起贾蓉后面的答案来。 如问黄河泛滥,问如何治理? 贾蓉答曰:“黄河泛滥,自古有之,其因有三。一乃每年凌汛,二乃裹挟黄土,三乃治理无能。如治黄河,当设一府,备火药立于黄河开端,每年凌汛,以火药炸冻结之河面,解凌汛之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