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章 伙食 (第2/2页)
四个,杜守义不准备在胡同里扩招了。因为这里不单是象棋班,同时还训练着‘宫殿记忆法’。 脑子是先进生产力,要尽量让四合院的孩子先一步‘先进’起来。说到底人人都有私心,他喜欢胳膊肘朝里拐,肥水先灌自家田。 杜守义在四合院里忙忙碌碌的时候,胡同里的第一批危房修缮已经开始了。 锣鼓巷胡同打元代时候就有,那时叫‘罗锅巷’。到了清朝改名为‘锣鼓巷’,还分成了‘南锣’和‘北锣’。 胡同历史久远,里面最‘年轻’的房子都有几十岁年纪,有些甚至是一两百年的老古董,这样的房子很多都‘酥’了。 四合院的建筑算是上好的了,七六年地=震时,三大爷家不也塌墙了?岁月不饶人,对房子也一样。 这些老房子,真要认真起来工作量实在太大,这次只能先考虑那些濒危的。 修房的目的就是不在今年的雨灾和六六年的邢=台地=震中出现伤亡。这是杜守义勉强能记住的两次最近的自然灾害。至于其他?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杜守义自己想给胡同做些事,却借着‘学lf’的由头把大家招来,这总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中午饭时候他带着四合院的孩子们给志愿者们送饺子去了。 三鲜馅的‘老边饺子’,韭菜、鸡蛋的馅心,每只里面还有个大虾仁,外面再配上加了猪油的烫面皮。这顿午饭可把志愿者们吃舒坦了。 一个工友赞叹道:“守义,你们街道可真有钱啊?!这么好的饺子过年都吃不到。”
杜守义笑道:“街道有个屁钱。公家的钱,有钱也不敢这么花啊?!这都是娄董他闺女私人拿的钱。” “娄董?我们厂那个娄董?” “对,他闺女娄小娥不是住我们院吗?听说大伙学lf,她也想跟着学,就从馆子里定了些饺子送过来。大家伙放开了吃,管饱。” ..... “这姑娘要说起来可真不错,每年过年都给胡同里孤寡老弱送年货。” “她是许大茂老婆?” “离了,过年刚离得。” “听说今天这料钱也是她出的?” ...... 听着工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杜守义也没去搭茬,娄小娥反正要走的人,黑锅背就背吧。 有了美食鼓劲,今天的项目全部圆满完成。 二大爷一圈转悠下来收获了赞美无数,让他笑的简直有些合不拢嘴了: ‘做官虽然辛苦,但确实是个能名利双收的活啊!接下来还有两拨,五月一号和五月四号。这两波可千万不能掉链子。’想到这儿他去找了杜守义。 “守义,礼拜三的伙食没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娄小娥今天都订好了,人家饭店回去就准备,保证耽误不了。” 二大爷笑了,道:“我也没想到,娄小娥会这么支持我工作。” “她被许大茂欺负的时候二大妈不也站在头里,给她撑腰?人家表面不说都记在心里呢,不过这里面好像没您什么事儿吧?” 二大爷笑得更欢实了,“一样,都一样。” 两人正说着话,一大爷过来了。二大爷心情愉快,主动招呼道:“老易,晚上去我那儿喝两杯?守义也一块儿去。” “待会儿吧,我找守义有点事。” “那我回屋等你们啊?”二大爷听了这话,主动离开了。 等他走了杜守义问道:“什么事儿?” 一大爷犹豫了一下,道:“今天我上药房抓药,远远的看见许大茂了,他身边还有个大肚子女人。” “他们也去抓药?” 一大爷点了点头道:“等他们走了,我问了下伙计,抓了些保胎的药。守义,那女人怎么回事?” 杜守义有些犯难了,一大爷嫉恶如仇,他吃不准该不该和一大爷说,该说多少。 想了一会儿他道:“那女人叫尤人凤,前几天犯了子痫,昏迷进了医院,可刚救醒就吵着要出院。也不肯打胎,也不肯吃药,估计是想尽量让肚子里的孩子怀足月吧。 可这样一来她就很危险了,我看着她有点一命换一命的意思。” “你知道这事?” “不多,就知道这么点。这还是守桂的老师告诉我的。” “那她和许大茂什么关系?” “娄小娥干嘛离得?” 一大爷这才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