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十八、东林党传奇人物之杨涟 (第5/5页)
不能来硬的,要看时机。 事实证明叶向高是有远见的,而杨涟却认为叶向高是典型的投降主义。 魏忠贤确实给吓坏了,但他已非四年前的李进忠。 四年前,在杨涟面前他只有挨骂的份儿,却没还手的实力,可如今的他不仅掌握了内阁,而且掌握了六部,掌握了特务机构。极度恐慌中的他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千万别让这封奏疏传到皇帝手中。因此,他一开始利用权利拖着这件事不让皇帝知道,闹大之后,拖不下去了,才痛哭流涕地跪在熹宗面前: “现在外面有人要害我,而且还要害皇上。我无法再为皇上效力了,请皇上免除我的职务吧!” 以退为进,原是这阴人惯用的伎俩,不料熹宗一句话,让行将崩溃的魏阴人看到光明: “奏疏在哪里,念给我听。” 魏公公大喜过望,这才想到天启皇帝不识字。 尽管魏公公也大字不识,但他阅历无数,早把念奏疏的太监安排成他的死党。这死党念的奏疏和原来杨涟写的大不一样。二十四条大罪严重缩水,能致魏公公死罪的都免了。 总之,天启听到的是一封无关痛痒的奏疏,因为他听完后,觉得这魏公公为人还不错,于是对魏忠贤说: 你接着干吧!没啥大事。 天启皇帝整天不上朝,不理国事,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后宫干木匠活儿。谁要打搅他干木匠活,他就非常的不爽,就认为那人是大大的坏蛋。 他认为的好人就是:对他好的就是好人,能让他安心做木匠活儿的人就是好人。 魏忠贤帮他处理一切国事,不打搅他做木匠活儿,所以魏公公是大大的好人。 结果,魏忠贤彻底解脱,东林党惨败。 出现如此结果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东林党人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理由一:光宗几十年都过的畏畏缩缩,根本没心思教育儿子,朱由校是个文盲,杨涟又不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把奏疏当面念给皇帝听?这是杨涟失去了当年的机智谨慎啊! 理由二:四年前把熹宗扶上位,为什么不紧紧控制着皇帝,教他处理国事,做个有作为的皇帝?相反,任由熹宗天天不上朝,热衷于做一个小木匠?这是东林党人的失职啊! 理由三:发现魏忠贤的狼子野心为什么不早出手,坐看他实力壮大?这是政治上的短见啊! 实际上,魏忠贤在害死王安后,东林党人就应有足够的警惕。 皇帝一句话,杨涟的努力都付之东流,魏公公又开始包办一切,代皇帝下了一道道的圣旨,训斥赵南星等人结党营私,又下旨批评杨涟、左光斗等人,屠刀指向了东林党人。 天真的东林党人彻底心灰意冷,赵南星、杨涟等人纷纷提出辞职,他们天真地认为:辞职可以保全性命。 因为以前的党争,他们对异党都是撵回家为止,从没赶尽杀绝。 但魏忠贤不是士大夫,他是个人渣,毫无人性可言。 对毫无抵抗能力的人赶尽杀绝,是魏阴人一向的作风,这在王安被害就可看出,王安不是先被撵出宫,然后赶尽杀绝吗? 那些被赶出朝廷、在家养老的东林党人,被魏忠贤捏造了个冤案,都抓了回来。有名的人包括:杨涟、左光斗、汪文言、高攀龙、黄尊素、周顺昌等。 历史上有“六君子之狱”,还有七君子事件,还有同情东林党人的颜佩韦等五位平民百姓从容就死事件。 我们这里单单说说杨涟在狱中的表现。 面对伪造的证词,杨涟是不屑辩解的。 五彪之一的许显存威吓地要用刑,杨涟不屑地道:费那力气干吗,直接杀了我吧! 许显纯是不会让杨涟轻易死去的,他下令每五天痛打杨涟一次,打到不能打为止。杨涟下颌被打脱落,牙齿被打掉,却无一字供词。后来许显纯用上钢刷,几次下来,杨涟体无完肤,“皮rou碎裂如丝”,但杨涟仍然骂不绝口。 无数次失败后,许显纯认识到,要让这个人低头,是绝无可能。于是暗杀就上场了。 因为杨涟是以经济问题被弄进去的,罪不致死,所以要暗杀的不留痕迹。所以不能刀砍剑刺,许显纯用铜锤猛击杨涟胸膛,几乎砸断了他的所有肋骨,但杨涟却没死。 杨涟不仅是铁胆,身板也是钢筋铁骨。 说老实话,我倒希望杨涟早点死去,因为不忍看这么一条好汉受到以后的种种折磨。 铜锤没打死,许显纯用上了狱中最黑暗的杀人技巧——布袋压身。就是晚上趁犯人睡觉,用装满土的布袋压在犯人身上。 按学者方苞的说法:一般人晚上压住,天亮就死,绝对保质保量。但杨涟第二天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土,就当盖了一晚上被子。 口供问不出来,连人也干不掉,许显纯疯了。下令把铁钉钉入杨涟耳中,但杨涟依旧没死,只是开始神智模糊。 这个钢铁一样的人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时日不多,于是他微笑着咬破手指,以鲜血写下了最后遗书,藏在枕头里,被一名看守轻易的发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名看守原打算把血书拿出邀功请赏的,但看完血书内容,马上改变主意,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了此书。 三年后,真相大白时,他拿出这份血书,昭示天下: “仁义一生,死于召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 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 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字字滴血的血书,如其说是滴的手指之血,不如说是滴的心头之血。 最后关头,杨涟没有抱怨个人命运的悲惨,没有埋怨大明对他的不公。他字里行间渗透的是对大明强盛的祝愿,是对皇帝圣明的期盼。或许他早已对木匠皇帝朱熹宗失望,但他没有半句怨言。 他用他的生命捍卫了他所遵循的道统,他用他的从容赴死诠释了信仰的力量!他用行动,榜样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勇士! 铜锤没打死,土袋没压死,钉子钉入耳朵还没钉死,许显纯哆嗦了,他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人啊?快要发疯的许刽子手,拿起一枚大长钉,狠狠地钉入杨涟的头顶。 这一次,奇迹没有发生,杨涟终于走完他英勇、苦难而传奇的一生。 杨涟倒下的同时,一个伟大的殉道者如旭日东升一般,蓬勃升起在神州大地,照亮了黑暗的大明天空。 几百年之后,出现了为变法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出现了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出现了为了民主共和而英勇捐躯的林觉民、喻培伦,出现了为抗日“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出现了在日军包围圈中中几进几出的张自忠,出现了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杨靖宇…… 我不知道这些英烈是否知道杨涟的事迹,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跟杨涟一样:为了信念,以身殉道。 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殉道者,才艰难挺过多灾多难的近代而没有在世界消亡。 杨涟,还有和他一样的殉道者,是中华民族最坚硬的脊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