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经济是战争的基础! (第2/2页)
的优质高粱。 石原莞尔感叹一声。 这部分民兵部队,只要部队有需要,随时可以作为补充兵员。 如今的太行根据地,新建公路三百多公里,平均每天建设十公里,扩宽平整山马道一千多公里,修建各种水利设施一千多。 “帝国虽然有七百多万可动员人口,三百多万可直接服役兵员,但经济能力不足,无法生产出足够物资和装备,无法为这么多部队提供后勤物资。” 石原莞尔点了点头,说道: “这也是我说,八路军可怕的原因之一。” “能动员更多的兵力,研发并全面装备更先进的装备体系,生产出足够多的武器弹药和补给物资,组织更完善的后勤补给。” “他们在崎岖巍峨的太行山区,招募工人修建公路,连接了几乎每一个山村农村。” 一年就是一点五亿美元产值。 师部参谋语气感慨。 “总计人口五百一十三万。” 换算成美元,相当于一千两百多万美元。 “但他们哪里来的机器设备?” “农村生产的鸡鸭等商品,售卖到八路军部队中,售卖到城市中。” “援助八路军的势力,给了八路军先进帝国几十年的飞机,电台,超大型卡车,大量武器装备,还有顶尖外来人才援助。” 副总参语气感慨。 与此同时。 副手说道: “民国空有帝国六倍还多的人力资源,但其本身的经济能力,却无法发挥出这庞大到世界都恐惧的人力资源。” 石原莞尔语气凝重。
“虽然如今的八路军,能压制帝国,在帝国控制区内,扩展出一片完全隔绝帝国影响的地盘,能有几乎花不完的资金,在于外来的援助。” “但我知道。” “说到底,战争的核心竞争,就是双方的经济能力。” “对。” 副总参考虑再三后,决定放下一部份部队的工作,开始主要投身于根据地建设。 司令部内的一处房间内。 不包括,根据地内,由根据地或者部队直接经营的农场。 ···· “真是可怕!” 经过三个月的发展, 是去年的十倍。 得益于交通的通畅,整合行政村落任务圆满完成,并且完成了政令下乡。 “将军,为什么?” 如此一来,就能大幅度提高动员能力。 “目前以农业,养殖业,建设等为主要经济结构,十一月生产总值达到了一个亿。” 但现在·· 副手不解。 一旦经济循环建立起来,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地区在高速发展,快速积累资本。 “如果帝国一开始就能使出全力,动员三百多万部队,将两百万部队投入民国战场,战争早就结束了。” “可将军,我有一点不解。” “截止目前。” “就靠那些,十倍高价进口的垃圾?” 一旁的,石原莞尔副手不解: “土八路可怕?” 而且不要军饷。 “提供一套工业机器设备,很难么?” 实际上等于参军了。 石原莞尔问道。 通过这些亲身经历和调查出来的资料,最终,石原莞尔得出一个结论。 太行山区流通的,是二代新冀南币。 这些, “导致实际上,只能动员一百多万部队进入民国本土作战,从而出现严重的兵力不足问题。” “你知道么?” “经济循环。” “目前,太行根据地一共一千零七十三个大小村子,四十七个县城。” 也就是说,仅仅五百一十多万人口的太行根据地,除了四十个主力团,合计十万兵力,以及两万多公安警察外,两万多武装大队外。 也因此, 根据地呈现一派蓬勃生机。 每个月八十小时军事训练时长。 “城市生产的商品,衣物等,除了满足城市需求外,还售卖到农村山村中,从而形成了经济循环。” “而帝国之所以陷入如今的泥沼,也是因为经济能力不足。” 他研究过,实际上,以土八路控制范围的生产力,一百个人中,最多只能动员两个人参军,多了就会有严重影响。 “你是帝国大学,经济学毕业的吧?” “但他们,在迅速的将外来的援助,化为自己的力量。” 还有五十万的直接补充兵员。 “确实。” 副手回答。 这也是帝国大本营,不惜从第十一军调集主力师团,也要推动对华北地区超规模大扫荡的原因。 一旦土八路兵工厂建设成功, 那么,帝国的民国计划,就完蛋了! 甚至可能,连伪满都保不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