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嘉祐元年,乱成一团 (第2/2页)
到男人强烈的情绪波动,默了默,又小声补充。 “你此番回京,我还有两件事情要叮嘱你。” “你说。”傅九衢声音带了几分探究。 因为辛夷太过严肃,严肃到他无法将她说的话当成寻常唠叨。 “第一,五月京中会发洪水,让母亲早做打算。” “第二、告诉义父,提前搬到高处避祸,即使家中受灾,亦不可去大相国寺避水患……” “第二点尤其要记好了。” 她双眼灵光烁烁,小脸儿看上去冷峻至极。 傅九衢想说点什么,尚未出口先笑了。 “我要这样说,他们只怕会误以为我遇上怪仙,中了邪祟。” 辛夷也笑,“那你莫要恐吓他们,只说是得了高人指点。再编点故事,能唬住他们听话就好。” 傅九衢轻轻叹气,眸底忧色稍退,眉宇间露出几分淡然来,“哪有什么高人,我只管告诉他们,这是十一的意思,他们自是明白了。” “万万不可。”辛夷认真道:“这可玩笑不得,九哥定要认真对待。” 傅九衢看着她眼里浮起的急切,握住她的手。 “明白,你在扬州等我好消息,照顾好自己和羡鱼。” 掌心被他抠紧,传来痒痒的暖意。 辛夷轻轻嗯一声,“我和羡鱼在扬州等你回来。” ·· 傅九衢是凌晨离开的。
天未破晓,风雪甚大,扬州城迎来了入冬以来的极寒天气。傅九衢没有惊动装睡的辛夷,去吻了吻羡鱼,牵着马便出了角门。 随他一同上京的,只有一个程苍。 辛夷是在他离开后才起身的,孩子在小床,瞪着双眼,被爹吵醒也没有哭。辛夷看他手舞足蹈的模样,却有些想哭了。 她咬了咬下唇,突然忍不住心下凄色,拼命地追了出去。风雪弥漫在漆黑的天空,那两个男人已然消失在风雪之中。 “九哥……” 辛夷伸手,触到漫天雪花。 “一路平安。” ·· 至和三年的正月,注定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月份。 赵祯自从在大殿上发病后,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有所不满,这才降下了惩罚,于是改元“嘉祐”。 是以,诏告天下,至和三年作嘉祐元年。 嘉祐意为降福、老天保佑。 自官家发病不上朝,文武大臣挨个到内东门小殿问询官家的病情以及朝中事务。赵祯也不见旁人,只是差了宰相文彦博到跟前,让他来发布赦令。 很快,文彦博发布大赦令。 天下大赦,为官家祈福。 于是,在僵持了数月之后,大理国使臣将高明楼带离汴京。 这个时候,赵官家已然不能处理政事,一应大事皆由两府商议决定,称作“诏令施行”。 由此,朝中一片混乱。 张茂则自杀谢罪不成,曹皇后羞愤难当,为了避嫌,再不去福宁殿。接着便有权知开封府王素夜敲宫门,说有人告发都虞候欲图叛乱,要逮捕审讯。 两位司天官以“上天有灾变”为由,上殿请求两府大臣,让曹皇后共同处理政务,遭两府呵斥。 宰执三人私下商议,在大庆殿为赵官家设醮祈福,尽夜烧香,同时,在大床殿的西庑里,设置帷帐,供两府休息。 两府留宿在宫中,从未有过先例。得到消息,入内副都知史志聪很是不高兴,可是迫于两府压力退步,至此,文彦博、刘沆、富弼三位宰相入住大庆殿主政,统筹大局。辅政大臣五日入内廷问安一次,汇报国事。 然而,这时的赵官家神智不清甚至不能人言。 后来的历史上,这一段只是简要的提及,赵官家和曹皇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对张茂则在其中又充当了什么角色,各抒己见,却无人窥见真相,又成宋史一桩悬案。 但有一点,眼下的朝臣却都心知肚明。 自官家一病,宫中已是风起云涌。官家和圣人失和,争论的焦点仍在“储位”上。一把至高无上的龙椅,各方势力的倾轧,才是这场巨变的根源。 辛夷:这个犟拐拐,可急死我了,真想抽他。 傅九衢:十一就是懂我,所谓红颜知己,便是如此了…… 读者:她说她想打s你! 傅九衢:我知她心意,爱我至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