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启二百一十六章 错误判断 (第1/3页)
北都号的舰长室里,副官小高忽听领导询问云城号的情况。 脑回路有点卡顿,思绪慌乱回转。 随即连忙翻看对联器的传感信息,查询着舰队的动态汇报。 这次出航,两支主力舰队合并成一,整体战力规模空前。 为了更加便于指挥作战,舰队换装了大批,新测试的装备,可谓是有备而来。 除了舰上的各种,新式的扫描观测系统外。 官兵们也更新了,军用第三代传感对联器。 军用对联器是专门为军方研发配备,有专用的定位,和专属特定的频段。 这不同于民间商用通讯设备。 在和平时代,由于设备通用和批量等因素。 其技术含量远低于,迭代迅速的民间商用领域。 但这次突降的灾难,让研发资源集中在了军用领域,推动了其发展。 这军用第三代对联,是基于第二代的传感通讯设备。 进行取长补短升级完善,进而研发出的新版本。 新式对联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眼球组织的植入装置,进行可生物反馈的立体成像。 其核心技术是第六代纳米液态传感仪。 安装传感设备非常简单,如同点眼液一般,将纳米液态传感仪滴入眼内。 传感仪的生物脉络体,会很快渗透角膜层,包裹晶状体。 传感仪通过作用晶状体和瞳孔,进行映射成像。 通过自身温度感应微动,让人体生物反馈cao作,更加快速和精准。 对联器的核心处理器,依然还是在手臂处的皮下植入装置。 这眼内传感仪的原理,其实与第一代对联器,耳道内滴入的纳米音针是一样的。 只是在工艺上更加极致,尤其是在人体抗物理减震上,加以优化便于军用。 传感仪是通过量子信号,与手臂位置的处理器进行链接,达到互通使用。 传感仪结合角膜上的反馈点,可以有效准确的定位任何物体和运动作。 液态传感仪的电能,是通过人体自身生物能进行微能量转换补充。 但由于人体的代谢,导致生物能的衰减,传感仪也需要有周期的进行补充。 所以使用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后,再次滴入适量的液态脉络,进行补充调节。 小高在眼前挥动手指,就可以通过传感对焦,触发手臂上的功能。 进行战网实时更新,通过手部指令,控制成像画面。 这新一代的纳米传感仪,相比上一代商用型,可谓是上了一层楼。 除增加了双眼传感以外,还完全取替了,第一代对联手持成像仪指挥平台。 而且新的成像反馈功能,也减少了手臂感应点的功能区域,减少了枯燥重复的动作。 这样以来对联器,也就不再需要按动手臂,激活耳道的音针装置。 通过双眼传感反馈,可以准确的用手指,在眼前的区域进行精准简洁的遥控cao作。 解放了左手的同时,大大的提高了,军用对联器的指挥反应效率。 这款军用对联器,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双目传感装置,绝对是科技感爆满。 双目成像是基于,商用领域的单眼反馈元件而来。 成像交叉从运算定位点的数量,和反馈的精确度,都有了整体的革新。 不但让视觉菜单更加清晰,传感功能也更加丰富。 单眼画面变成了双眼影像,不但彻底取替了,外部互通的辅助指挥设备,也提升了植入式对联器的效能。 相比原先的单兵头盔式,和军官的镜片式对联器外设,完全提高了一个技术等级。 通讯设备,目前已经进入了新高度,未来也将会更加先进。 要不是受c401克星的影响,下一代关键技术“观动转换系统”,相信用不了太久,就会成功问世。 转换系统可以让传感仪,与脑部生物信号,进行多态的平衡调节。 这将彻底摆脱,外部设备反馈的束缚,成为人体自身的一个生物功能。 相信到那时,通讯科技领域将改变生活,引领新时代。 小高查阅着救援统计信息,而后也是无奈的摇着头。 “姚总,云城号的官兵目前还没找到,不过您也先别着急。 武铭副总,已经抵达幸运号,正在视察救援安顿工作,听取相关汇报。 您先休息会,一旦有相关消息,我会立刻通知您。” 武铭亲自前往,也是因为知道,这次救援行动规模很大。 这救上来了数千名生还者,分散在三艘救援舰上,另外还有上万具遗骸。 这辨认和记录的工作,必然会困难重重,很可能会进展缓慢。 但这时间上可是来不及了,舰队已经展开部署,怪物也随时可能袭来。 武铭亲自过来,就是为了督促工作尽快落实,赶紧找到云城号的人。 可即便是副总到来监督工作,如此庞大的工作量。 舰队所有官兵,根本没见过这种场面。 也都是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无可奈何。 听着小高的安慰,连口水都喝不下的姚伟,依然是愁眉不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