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明末回汉唐_第六十八章 工匠尚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工匠尚书 (第2/2页)



    而此时,总体上南明兵力已处于劣势的时候,要打破清军合剿,只有趁三路清军相距尚远之机,集中兵力击溃其中一路,方可赢得战略上的主动地位。

    打过那么多大战,作为战略大师的李定国难道不知道吗?

    李嗣兴觉得自己的这位父王肯定是知道的。

    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权力,他将巩固自己的权力放在了第一位。

    孙可望降清,李定国接收了大量孙可望留下的势力,但是他并不信任这些将领。

    李嗣兴现在就是要将自己的父王从这些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中解放出来,让他能够专心地领兵打仗。

    李嗣兴印象中的李定国是常山赵子龙,不是白脸的曹cao,他的性格就不适合权谋。

    作为一个DIY爱好者,李嗣兴其实一直想要到匠营去看看。

    原本的高傲的李嗣兴是很少去匠营的。

    除了那位工部尚书、老匠师王应龙之外,他几乎瞧不起所有的工匠。

    因为他所接受到的教育中,工匠是贱籍。

    工匠的技能都是小道,是奇yin异巧。

    他是晋王世子,只要领兵治政就好,没必要去学习那些低贱之事。

    但是此时的李嗣兴却是狂热的diy爱好者,前世他三岁就拆了家中的一台收音机。

    他很想看看匠作营这边都有些什么。

    工匠是李嗣兴前世的爱好,他的理想是拥有一个diy工作室。

    匠营临时驻扎的野猪拗是一处被矮山三面合围的山坳。

    就跟李嗣兴之前突袭鞑子的那个山坳差不多。

    这里非常隐蔽,只有一个出口与外面联通。

    在出口的地方有军士守卫,李定国让身边亲军统领总兵高允臣带着李嗣兴过来。

    所以李嗣兴直接就进到匠营里面了。

    入眼几乎都是忙碌的匠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光着上身的青壮汉子。

    有的在搬运沉重的物资、有的在烧的火红的火炉旁敲敲打打,有的在水盆边打磨兵器。

    山坳中粗略地分成了几个区域,打制维修刀枪的区域需要风箱、火炉,聚集在一个地方。

    再往里走有专门制作箭矢的地方,这里劳动的匠人年纪普遍要大一些。

    “嗣兴见过王爷爷。”李嗣兴终于见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老人已经七十几岁,头发几乎全白。

    身形老迈、消瘦,但是老人的腰杆依然挺直。

    “哈哈,华哥儿,你小子回来啦。”老人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王应龙是看着李嗣兴长大的,不仅仅是李嗣兴,就是李定国也是在老人的眼皮子底下成长起来的。

    这位不起眼的老人就混在一帮子弓箭匠人之间干活。

    身上穿着的也是一件普通的粗布衣服。

    如果要是一般人,根本就是看不出他是永历朝廷的工部尚书。

    当然了,他当上工部尚书跟孙可望、李定国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不得不说,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另类的一个工部尚书了。

    第一个以工匠身份当上尚书的人。

    PS:李嗣兴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前面说的没良心炮会有吗?不妨猜一下。求月票、推荐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