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晋襄公 第18节 强势霸主 (第1/2页)
但秦国人是血性的,也是好斗善战的,连续两次败于你晋国,这口气必须得争回来! 这是秦国国君秦穆公的想法,也是秦军统帅孟明视的想法,更是秦三军将士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注定了秦国还要来报复! 晋襄公确实得作好准备了。既然你秦国人是必定要来报复的,那寡人还不如趁你新败,再踩你一脚? 公元前625年冬,晋襄公向中原的宋国、郑国、陈国三个诸侯国发出了通知,要求三国率军与晋军组成联军,讨伐秦国,一举攻取了秦国的汪邑和彭衙两地。 晋襄公时代的晋国,确实太强大了,西线可以说是牢牢压制了秦国,南线则是牢牢压制了楚国。 东线呢?东线还有大把的事要处理。比如卫国,卫国居然趁晋国将主要精力对付秦国时发动袭击,这还了得? 晋襄公准备讨伐卫国的消息传到了卫国,卫成公慌了,他立即去找陈国国君陈共公。因为陈共公曾经保证过,一旦晋国来讨伐卫国,陈国将为卫国去说情。 陈国为何有这个底气?说起来也是挺搞笑的一件事。 城濮之战以后,原本是楚国阵营的陈国投了晋国,甚至所有的中原诸侯都投了晋国。 其中许国却夹在中间很难做人,许国一开始也是投了晋国的。但迫于楚国军威,不得已与楚国继续保持联系。 这惹怒了晋国,于是,晋国组织一帮小弟教训许国,迫使许国重投晋国。 楚国可不是吃干饭的,城濮一战使楚国失去了几乎全部中原诸侯。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一个许国,虽是弱小得可怜,但也算是楚国小兄弟。 小兄弟被你晋国佬欺负,那怎么行?楚军很快北上,直接攻击并降服了陈、蔡两国。 晋国也不甘示弱,于是便出兵讨伐陈、蔡两国。陈国与卫国是百年友好邻邦,陈国见晋军前来,便向卫国求援。 卫国本就对晋国不服,见好朋友受欺负,于是出兵攻打晋国。 但晋国没有立即报复卫国,是因为卫国攻打晋国时,西边的秦国也正好出兵进攻晋国。 在这个过程中,卫国国君卫成公其实是很担心的,因为他知道卫国根本不是晋国的对手。向晋国叫板,无非就是出口恶气,秀一把卫国人的血性而已。 陈国、蔡国暂时投向楚国那是迫于楚军之威,楚军一撤,两国都又投向了晋国。 反正在那个时候,对那些弱小诸侯来讲,在大国争霸的国际局势面前,就认定一个原则:谁的大腿粗,便抱向谁。 陈国很积极地参与晋国主导的各项国际活动,取得了晋国的信任。所以这一次晋国决定出兵教训卫国,陈国便为卫国活动了起来。 具体的方法也是令人大跌眼镜的:陈国建议卫国逮捕执政大臣孔达,把孔达交给晋国处理,卫国主动请罪,把向晋国服软认输的态度表足了即可。 于是,晋襄公正待出兵时,卫国派人来请罪了,还带来了卫国执政大臣孔达! 卫成公的使者对晋襄公说,不是卫国自不量力主动得罪晋国,而是这个叫孔达的家伙,私自调兵侵犯晋国。 现在卫国已经将他逮捕了交给晋侯,是杀是剐全由晋侯决定。今后卫国将坚定地跟着晋国走,请晋侯务必要原谅。 这一顿忽悠,晋襄公还真的放过了卫国。 因为晋襄公要的不是灭了卫国,而是要让包括卫国在内的所有中原诸侯都服服贴贴。不但要服贴,还要对晋国的命令表现出极强的执行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