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翳桑饿人 (第2/2页)
赵盾笑了:“壮士既然饿了,那为何不吃完呢?” 灵辄恭恭敬敬答道:“小人虽饿,但三年未回家,不知家中老母是否更饿?此时有这样的上好饭菜,小人不敢独享,还请大人允许小人打包带给母亲吧。” 赵盾大为感慨,对灵辄道:“壮士快吃完吧,老夫再命人准备一份便是。” 说完,命人再次准备一份饭菜,另外还特意加了几大块牛rou给灵辄。 “看壮士那么有孝心,这些rou就请壮士拿回去孝敬母亲吧。”赵盾道。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吃rou的是什么人?吃rou的,也被称为rou食者,只有大夫才有资格吃到rou。 此时赵盾居然赠送这么些牛rou给灵辄,让灵辄感动万分,再次行礼致谢。 这样的好事,赵盾当然不止对灵辄一人这样做了。 赵盾自幼困苦,他生在翟国长在翟国,父亲赵衰当时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自己过着没有父亲的北地艰苦生活,自然懂得穷人之不易。 所以但凡有救济他人的机会,他一个也不放过,这也是赵盾一直能够被晋国人所称道的一方面。 赵盾不知道的是,后来灵辄再次回到了绛城,并终于当上了公务员。因其武艺高强,成了晋灵公的宫廷卫士。
这次,灵辄以及其他卫士受命袭杀赵盾,一开始他与其他人一起埋伏在宴会厅帏幕里,没看到赵盾。 到后来,众甲士围攻提弥明时,赵盾已经逃出厅外,他也不知道自己要杀的正是恩人赵盾。 直到提弥明被杀死后,他为立功,第一个冲在前面去追杀赵盾。 结果走近了一看,原来自己受命要杀的赵盾,居然便是当年在翳桑救了自己性命,并且赠予自己母亲牛rou和食物的大恩人啊。 于是灵辄迅速从追杀赵盾的卫士变成了保护赵盾的卫士。可以说,没有灵辄在最后关头拼死保护赵盾,赵盾是不可能逃出宫廷的。 赵盾感慨万分,行善而积德,德厚而必有回报,自己想当年的一次赠食,让自己在今天保住性命。 赵盾请灵辄留在自己身边,灵辄却摇摇头道:“元帅,小人今日所为,只为报恩。既然恩已报,小人心愿已了。 但小人违反国君之令,已是背叛了国君,已经没有留在晋国的资格了,请允许小人流亡谋生吧。” 这便是翳桑饿人的典故。意思就是知恩而报恩。 灵辄,可以说是晋国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或者甚至说,这个人在历史上就出现了两次,一次快饿死之际赵盾救了他,一次是赵盾快要被杀死了救了赵盾。 这是什么?这便是报恩。 对赵盾来说,他做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这种施恩,也许赵盾从未想到会得到生命级别的回报,但赵盾一直这样在做。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施恩不求回报,但施了恩,该来的报答一定会来! 对灵辄来讲,他做到了有恩必报,他的心中,常存着一颗感恩的心。有着感恩心的人,时时在想着,只要有机会,一定要报恩。 会感恩能报恩的人,总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在支撑他们,这种东西我们叫气节道义! 或者说,这便是当时春秋时期这些人的初心。因为他们自小便接受礼义廉耻的教育,在礼义廉耻面前,个人利益包括财富、仕途甚至生命,都是次要的! 正因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这种初心,所以他们虽然只是小人物,但青史留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