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流沙日影。5、仿品 (第2/2页)
/br> 回到图书馆,我再也没有办法聚拢精神研究资料,我就把资料借出,准备晚上回家再仔细看看。从图书馆出来后,我给心月打了一个电话,约定事不宜迟,明天就去探访独乐寺。 晚上,我研究了从图书馆带回来的资料,结合在电脑上查找的资料,还是没有办法证明鹳雀楼和独乐寺有直接联系。 我合上书本后,闭目冥想。 成涛央求我说一说,有没有发现。 我把我的推理结论,因为缺乏直接证据,所以只能叫推理,说给成涛听:“我查了手头的资料,并不能证明鹳雀楼和独乐寺有关系。但是,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下,可以推断出,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很可能是按照鹳雀楼的样式仿建的!” 成涛很有兴趣,催促我说下去。 我把我推理的理由和过程,在下面呈现给大家。 根据记载,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至元朝初年毁于战火,也就是说唐朝时期鹳雀楼仍然屹立。 唐玄宗有两个年号,前面的是开元,后面的是天宝。 王之涣写《登鹳雀楼》的时间,是在盛唐开元年间。 天宝时,安禄山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而河东就是现在的SX省。在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期间,应该会经常去都城长安见唐玄宗汇报工作。从河东渡黄河去长安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个从是从蒲州城外的蒲津渡西渡黄河;一个是从风陵渡过河走潼关。如果把安禄山进京路线的起点设定为他的大本营范阳,肯定从蒲津渡过河会更加便利。鹳雀楼恰恰就在蒲津渡口的南面,而且建造鹳雀楼的最初目的,就是做为军事瞭望的谯楼使用。
所以,我推测安禄山是见过蒲津渡口边上的鹳雀楼的。而且做为河东镇的最高军事长官,安禄山大概率亲自登上过有军事用途的鹳雀楼,甚至会留下对鹳雀楼赞叹的话。但是,做为乱臣贼子的安禄山,他对鹳雀楼的溢美之词,肯定是不会出现在后世任何史书上的。 查文献资料得知,独乐寺中的观音阁始建于唐,重修于辽。而具体建于唐朝哪一年,由谁所建?却是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观音阁的牌匾《观音之阁》相传为李白题写于大唐天宝十一年,也就是安禄山起兵叛唐的三年之前。所以,在安禄山起兵叛唐时,观音阁就已经存在了。 现在我们想想,安禄山为什么要把叛唐誓师的地点选在独乐寺?但凡誓师,必选高处,历数敌方罪状,以阵士气。而独乐寺中恰有这样一个高点——观音阁。安禄山在正式起兵前数年,就在细细谋划,做充足的准备,当然这个准备必然包括誓师地。所以,我推测,独乐寺和观音阁就是安禄山所建。至于将其建成佛寺,无非是为了掩人耳目。现在我们将观音阁设定为安禄山所建,也就可以合理解释,为什么查不到观音阁的始建年代和始建人,一切皆因安禄山乱臣贼子的身份。 我们再结合前面推断出的,安禄山对于鹳雀楼的喜爱和重视程度,不难得出一个推论:安禄山在自己苦心经营的大本营,仿建了一个完全一样的鹳雀楼,这个仿品就是观音阁。 成涛听完我的推测,眼珠子提溜转了几圈,兴奋地说:“华鑫,你的推理确实很精彩。但是,我不明白的是,这个安禄山为什么要建一个鹳雀楼的仿品?” 我说:“理由很简单,喜爱!” 成涛说:“就是出于喜爱吗?” 我说:“是的,就是喜爱,而且这并不是孤例。康熙在避暑山庄仿建金山寺,乾隆按照天一阁样式仿建七大藏书楼,都是一样的。” 当年王之涣所登的鹳雀楼在元朝初年毁于兵火,既是一桩无比的憾事,也给现如今破解落日天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没有想到,我们根据落日天机古画中隐藏的密码,经过大胆推理,居然找到了鹳雀楼留存在世上的仿品——独乐寺观音阁。 这是观音阁,但绝不单纯是观音阁! 这是盛唐的鹳雀楼,是王之涣登高远眺、豪迈赋诗、传颂千年的鹳雀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