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欲上层楼。2、白塔 (第2/2页)
把我们指引到独乐寺,除了向我们指示观音阁外,应该也指示了白塔。画家肯定会想到,白塔做为独乐寺的一部分,我们到了独乐寺,必然会来白塔。而且塔身上的偈语石牌和塔北面地砖的更换都在明代。虽然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这画家究竟是谁,但是推断为明代人的可能性极大。而且他既然能在古画上细致绘出在明代已经不存在的鹳雀楼,想必也是亲自来过独乐寺,细致观察过观音阁的。甚至很有可能,更换白塔的偈语石牌和北面地砖的就是画家本人。” 心月一气呵成的将自己的推理说出。我字字句句听在耳中,不得不佩服心月的心思细密。 我说:“心月,你分析的确实很有道理。我也感觉这四句偈语没有那么简单,似乎想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 心月也一边默念着偈语,一边在塔院来回踱着步子。 两三分钟后,心月似有所悟,急忙招呼我和成涛:“快,你俩快帮我找找,看看北面地砖上有没有字!” 成涛和我按照心月的安排,从东西两侧开始,逐一检查地砖,十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任何发现。 成涛使劲抻抻腰,说:“心月,你到底要我们找什么字啊?” 心月也蹲在地上,一边检查着地砖,一边说:“找带有节气的地砖。例如:夏至、春分等。” 杜师傅说:“没有用的,二十年之前,我看到那本明代笔记的时候就来找过,什么字都没有,但是有几块砖确实似有笔画,终究辨不清楚,读不成字。”
心月眼前一亮,说:“杜师傅,您说几块砖上有笔画,您现在还记得是哪几块砖吗?” 杜师傅低头看看白塔的塔基,估摸着距离,说:“我记得当时我也是趴在地面上,花了半天的功夫,想要找刻有节日的地砖,结果一块也没有,倒是有三块似乎有笔画,应该是这一块,这一块,还有这一块。”杜师傅依次指出三块地砖。 我们都趴在了杜师傅指出的三块地砖上,左看看,又看看,却什么也看不出来。 杜师傅说:“地砖常年被人踩踏,肯定会有磨损。又加上今年夏秋雨水多,地面有了苔藓。小琪,去找毛刷还有清水来,刷洗下地砖。” 小琪一会就找来工具和清水,细致刷洗地砖后,我们在杜师傅的指引之下,总算勉强看清楚了杜师傅所说的笔画。 在三块地砖上与其说是笔画,还不如说是长年累月岁月侵蚀造成的磨损更为合理,因为如果不细细揣摩,很难看出这是人为雕刻的。 三块地砖,从南往北,依稀可辨的笔画分别是: 最南面一块,似乎是两个字的各一部分:“ㄡ、ム”; 中间一块,也似乎是两个字的各一部分:“ㄖ、カ”; 最北面一块,也是距离塔基最远的一块,笔画是“タ、土”。 我和成涛看着三块地砖上残损的六个笔画,都不知该如何着手破解。 成涛嘟囔着说:“咦,我怎么看着这像是小鬼子的字。” 心月细细摸索着地砖上的笔画,头也不抬地说:“不,这是汉字,不过有残损。” 杜师傅话:“这肯定是汉字笔画,当时我也是临摹后,回去细细研究,可是始终找不出相对应的节日,无论如何都拼凑不全。” 心月胸有成竹地说:“杜师傅,如果说您没有记错的话,那就是那本明代笔记误导了您。因为这地砖上刻的字根本就不是节日,而是节气。所以您照着清明、端午、仲秋等拼凑,肯定是拼凑不出来的。” 杜师傅很意外,又细细打量着地砖,说:“是吗?” 心月抬起头看着白塔的塔尖。此时日头已逐渐西沉,白塔的欣长的日影投射在斑驳的塔院地面上,日影的形状乍看上去像一支古怪的毛笔,而塔尖就是笔锋。 心月迈步站在塔尖在地面的日影上,信心十足的说:“这白塔就是一个日晷,指示春夏秋冬节气的日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