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宋事_第七十六章 外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 外贸 (第2/2页)

br>
    一直赶到韶州(广东韶关),才赶上潘美、朱令赟。

    鄱阳湖子弟兵水路并进,正向广州挺进。

    沿途官员早接到通知,在做好送往迎来工作的同时,都在猜测这支人马的真实目的。

    在原本历史中,北宋海外贸易兴盛,以金、银、铜、锡、铅、瓷器和丝织品,交易各种香料、药材、犀牛角、象牙、珊瑚、琥珀、珍珠、玛瑙、水晶、玳瑁等。

    北宋政府从这种交易中每年获利一百多万贯。

    交易外商东起日本,西至大食(阿拉伯半岛)。

    当时最主要的外贸港口,有广州市舶司、杭州市舶司、明州(浙江宁坡)市舶司、秀州华亭县(上海市松江区)市舶务等外贸机构。

    其中,广州市舶司是最早建立的外贸管理机构。

    现在,当崇简来到这里时,市舶司刚建立不久。

    大宋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发展商业方面还是有眼光的。

    立国之初,赵二在建隆元年就首定《商税则例》,并张榜于国家税收机构“商税务”门前,以规范商业税收,推动商贸繁荣。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商业税务法规。

    打下南汉,又马上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瞄准了海外贸易,眼光、格局都不差,至少远超同时代的辽景宗耶律贤之流的人物。

    崇简的想法,早和赵二沟通过。

    就是不能坐等外商上门来,而是要主动出门做生意。

    什么东瀛、大食,甚至正在进行十字军东征的那些城邦,都是潜在的生意对象。

    通过交易,互通有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禀赋和当时中华民族的领先优势。

    贸易量大了,才能渐渐推动专业化和集约化生产,在一个最合适的时代,催生中国经济、科技发展。

    当然,这些就是崇简个人的想法了,暂时无法与赵二交流。

    一时间,桩桩件件,都是重大课题,崇简觉得,有生之年,他能够启动这方面的趋势,就是了不得的成就。

    结果,恐怕是看不到了,那至少需要数代人的努力。

    到了广州,来接他们的除了当地官员,还有一老一少。

    老的,是潘府老仆潘忠,少的就是潘惟吉。

    潘惟吉与德芳的年龄相仿佛,正是斗鸡走狗的年纪。

    不过潘惟吉身上,却没有多少年少轻佻的影子,比德芳沉稳多了。

    “不错不错,堪当大任。”

    崇简忍不住赞道。

    先前,崇简对大宋掌故了解不多,故而过访潘府也没有注意这个小子。

    现在却不同了,知道他极有可能身世不凡,怎么看怎么不一般。

    可能是心理作用吧,崇简暗忖。

    不过这小子身上那股贵气,确实很少有人比得上,这是无法伪装的。

    难道还真是聪明有种,富贵有根?

    大军自有人去安顿扎营,崇简等一行人直接来到了广州州衙,也是目前的市舶司衙。

    其时,原来与潘美一起平灭南汉的尹崇珂刚过世,知广州兼市舶使正好出缺,由广州通判兼市舶司判官谢处玭主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