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背景五千年_第140章 汉匈尘烟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章 汉匈尘烟起 (第2/2页)

师责罚。”

    文宗师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此事我不插手,你自己去和你们司主说明,由他处置。”

    贺执事轻叹了一声,点了点头:“是。”

    但文宗师又接着说道:“不过此事也算是我食言。”

    “我给你个承诺,下一次我再维持缪境时,会给你留一个名额。”

    贺执事闻言顿时大喜,躬身道:“谢过文宗师。”

    文宗师看着贺执事,轻轻摇了摇头,重新将目光落在那石雕大海之上。

    在陈皓进入之后,他已经大致感应到里面的时代了。

    “汉匈相争,将星闪烁。”

    文宗师微微蹙眉:这样的大时代手笔,不像是普通异种天骄能做出来的。

    ……

    缪境。

    报警的文书早已快马的方式送去长安,而陈皓则是在那名军侯的安排下,和一名叫做冯处中的富商一起上路。

    一路上,这位冯处中对陈皓极为客气。

    汉代初期,施行迁陵制度,即将地方上的豪商富贾强行迁移到皇帝陵寝所在,名曰“守陵”,以此来提升长安的繁荣程度,同时削弱地方上出现豪强的可能,可谓是“强干弱枝”。从刘邦开始,接下来的汉惠帝、汉景帝、汉武帝以及汉昭帝,陆续又建立了四座守陵城市。再加上之前刘邦建立的那座,就是五座守陵城市。

    白居易曾写出“五陵年少争缠头”,提到的五陵,指的就是这五座皇帝陵墓。

    而冯处中,就是这一次被迁移到关中的富贾。

    从那蔓延数十里的车驾就能看出,这冯处中的身价不菲,只是他一介商贾,真的前往了关中,只怕家道就要迅速跌落下来。好在平日里他与那刘军侯关系不错,那位军侯特地点了一名救星和他同行。

    冯处中看着那坚持不肯坐进马车,只骑着那匹北地良驹的陈皓,一张脸上不自觉笑出了花。

    刘军侯可是跟他说过了,这位郎君单人独剑,力斩匈奴骑兵十六骑,护住了二十多名幼童。这样的战报报到朝廷,没准又一个将星就要冉冉升起。

    在如今汉匈大战的背景下,这样的少年人可是粗粗的大腿啊!

    得抱紧了!

    “陈大郎,可疲惫了?要不要在前面歇息一二?我家小女颇通xue位推拿之术,可以为郎君解乏!”

    陈皓闻言,苦笑一声,回头看向冯处中,说道:“冯叔父,不必客气,趁着天光还好,多行一段路吧。”

    这位冯处中的想法陈皓自然明白。

    不过是看着自己可能要飞黄腾达,想提前绑定。

    只是……他只是这缪境中的过客而已。

    当然,伱要是说按摩一下,陈皓原则上是不反对的。

    关键是这位冯处中的小女,真的是小女,也才十三四岁的模样!

    就拿这个考验他?

    见陈皓拒绝,冯处中脸上不见遗憾,又重新坐回车厢。

    与人拉关系,不必一时太热情,只需要时时适度热情,方是正道。

    反正去往长安的路途还有几天,他相信陈皓总能感受到自己的诚意。

    而此时的陈皓,则是骑在马上,回忆着目前自己打听来的消息。

    眼下正是汉武帝时期,元朔四年,此时卫青已经获封长平侯,而霍去病还在长安幻想着成为一名将军。

    汉匈大战,将在两年后的元朔六年正式打响。

    只是……

    陈皓微微皱眉:“要是敌人想在汉匈大战上做手脚,难道我要待这么久吗?”

    ……

    长安城,上林苑。

    一队少年骑兵呼啸如风。

    坐在高台上的帝王嘴角含笑,望着远方尘烟四起的骑兵,心情也是舒畅了许多。

    他望向在自己身旁矗立的一名将领,说道:“长平侯,你看朕这柄剑如何?”

    那儒雅将领望了一眼正朝着高台奔来的数骑,轻声道:“还未出鞘,臣不知利否。”

    “快了……”帝王语气低沉道,“下一战,朕便打算让这柄剑去尝尝血,匈奴人的血!”

    儒雅将领微微皱眉:“陛下,去病才十六岁……”

    君臣正在说话间,一骑已然脱离骑兵队伍,直接奔至高台前。那马上的少年将军翻身下马,行了一礼,高声道:“陛下,臣近日读军情急报,看中了一人,想请陛下把他拨到我的骑兵队里来。”

    那高台上的帝王笑道:“看上谁了?”

    “你上次说看中了李广的儿子李敢,这次又看上谁家的子弟了?”

    那少年将领朗声道:“陛下,我不要谁家的子弟。”

    “我想要那上郡豪侠,单人独剑斩杀匈奴十六骑的猛士。”

    “陈皓,陈白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