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_第235章 装修交付!员工进场!师弟,想不想学烤乳猪?【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5章 装修交付!员工进场!师弟,想不想学烤乳猪?【求月票】 (第2/3页)

工程验收报告,请您过目,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现场解答。”

    监理公司的人递来一份报告。

    林旭接过来翻了翻,完全看不懂,随手交给了旁边的窦雯静,他则是抬头看着新装修的林记美食。

    岳父买商铺的钱具体是多少还不知道,反正光装修款已经砸进去了几百万。

    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本儿呢。

    店门装修得很漂亮,传统和现代相结合,配上耿立山的题字,看起来既有格调,又不失餐饮业的烟火气。

    走进店门。

    正门口是饭店大堂和超大的服务台。

    两侧是宽敞的就餐区,一排排实木桌椅摆放整齐。

    服务台上还装着一个小巧的猫窝,方便墩墩进去睡觉,而且猫窝上面还用瓦楞纸做了屋顶的造型。

    睡不着的时候,这小家伙还可以体验一下在屋顶躺着的感觉。

    刚进门,墩墩就从舒云怀中跳到了服务台上,围着自己的小屋转了一圈,还扒着屋顶的瓦楞纸磨了磨爪子,一副很开心的样子。

    嗯,从今天起,本喵也是有房子的猫猫啦。

    林旭在一楼转了一圈,见到了超大的水族箱、能放很多凉菜的特制凉菜冷柜和卤味区,方便顾客们挑选凉菜和卤味。

    装修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卤味放在二楼厨房不合适。

    所以就调整到了一楼,这样对散客们更有吸引力,同时也能方便不在店里吃的顾客打包。

    林旭对跟过来的徐新华说道:

    “徐师傅,下午就把上個月冷冻的那些卤汤都运过来热一下吧,重新把味儿调出来,然后就开卤,种类多点,你也可以做点烧腊。”

    “好嘞!”

    徐新华满口答应了下来。

    想想当时被扫地出门,求着车仔才算是在林记寻摸了一份帮厨工作,整天负责虎皮鸡爪等菜品的卤制。

    现在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了施展自身手艺的机会。

    而且还是大展宏图的机会,因为卤品部独立出来了,他作为负责人,甚至还可以招几个帮手来做卤味烧腊等菜品。

    这对徐新华来说,比涨工资都兴奋。

    旁边的魏乾看着服务台两侧那宽敞明亮的就餐区,自言自语的嘟囔道:

    “这么多餐位,不会再拥挤了吧?”

    回想起过去那个吃顿饭需要排很长队伍的的老林记美食,他对新店充满了期待,这餐位数量可是过去的好多倍。

    这要坐满了,得多少顾客啊。

    “不好说,毕竟现在名气那么大,好多人都等着来店里打卡呢。”

    庄一舟作为一个业余主播,对网上的动向很关注。

    签完合同后,他将自己的主播简介改成了林记美食厨师,当天就增加了一万多粉丝。

    林记在网上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现在大家憋了整整一个月,开业生意绝对火爆。

    林记美食的话题下面,甚至不少人都表示哪怕请假也会在开业当天过来打卡。

    一个月没吃那美味的手擀面了,馋得做梦都想。

    “下午就让员工进场吧,先熟悉自己负责的工作,每个服务员都要能熟练的cao作走菜小电梯,能说出每道菜的味道和特点……”

    林旭有条不紊的给窦雯静和舒云交代着。

    两人连连点头,表示会尽快让员工们都弄懂店里的一切设施。

    “开业后,一楼面对的散客,他们很可能要一碗面吃了就得去工作,所以上面一定要快,季师傅,人手不够你说话,别的店有高手也可以挖过来。”

    听到林旭的交代,季明辉点头说道:

    “已经挖了几个擀面师傅了,咱们店是靠手擀面起家的,我们绝不敢在这方面有任何马虎。”

    身为一个职业厨师,他很清楚一家饭店的立身之本有多重要。

    而且白案出身的季明辉也有意无意想跟红案师傅别一下苗头,所以接手面点部的时候,就开始着手挖人了。

    甚至还打算让手擀面彻底成为林记的金字招牌。

    这样别的菜品味道再好,顾客们对林记的第一印象也是手擀面好吃。

    这对面点部的人来说,绝对是一页非常闪亮的履历。

    看完一楼,大家又去二楼和三楼参观了一遍。

    宽敞的厨房让每个厨师都很满意,而厨房旁边的小型冷库,则让林旭不用再发愁食材储存的问题。

    另外,厨房里还有超大型多功能蒸房、专业级烤炉等各种专业设备。

    甚至连用水也做了区别。

    洗刷类用过滤后的自来水,而炖煮、烧汤、卤水等则用的是农夫山泉,窦雯静为此还跟农夫的区域经理谈了一下供水问题。

    “用山泉水煮面熬汤味道确实有提升,但代价会不会太高了?”

    对于公司的大手笔,魏乾是很满意的。

    管理层越大方,后厨的师傅们就越能够施展拳脚。

    但特意买水,让他担心成本会超支。

    窦雯静说道:

    “我特意问过老板,也向钓鱼台的谢总厨、郭总厨、邱总厨等人咨询过,烹饪中的水其实大部分都用在了清洗和冷却灶台上中,真正烹饪用水量不是很大,一天最多几吨,折算到总成本上并不算高。”

    卤水调好后,每天最多加一小盆续着就行。

    而烧汤的话,一次两碗水也足够了。

    至于煮面,每顿饭都是一大锅水从头煮到尾,店里的用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