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章 击退清军(求追读、收藏) (第1/2页)
北门外的江滩上。 一马当先的赵有康,手中长枪就像是有自己的灵魂一般,上下翻飞。 在城门后观战的李东,这才知道,原来传说也有真的。 以前看演义或者历史书时。 那些一人一骑,就能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神话,他都是不信的。 但看见赵有康的战斗场景。 他信了。 赵有康简直就是冷兵器时代猛将兄的代表,在他手下,从来没有一合之将。 不仅没有清军能够伤到他,就连射向他的冷箭,都会被他的长枪砸飞。 有两个清军军官一左一右,想要夹击赵有康。 却被赵有康一枪击中,正中一名军官的面部,鲜血四溅中,又扎中了另一个军官的咽喉。 “要是全身板甲能够早点制造出来,这赵有康一个人,就能追着几十人砍!” 徐志诚也看得目瞪口呆。 这种一人打一片的猛将兄,他也没在现实中见过。 全身板甲,是齐定国仿照西欧古代的板甲,设计的御林军未来盔甲。 本来他想用华夏传统的锁子甲。 但打造锁子甲的成本太高了,而且耗费时间。 在有了水力锻锤后,不仅能够粉碎矿石,而且制造板甲,也非常容易。 铁盔、面罩、铁甲和胫甲,设计的重量,接近四十斤。 材料用的是高硬度钢。 在康熙年间,不仅能挡住近距离的弓箭,也能挡住中远距离的火绳枪射击。 设计是设计出来了。 但作为原材料的高硬度钢,却一直没有制造出来。 因此金鸡岭目前一副都没有。 据老齐估计,大概要一个多月后,才有可能制造出第一副全身板甲。 如果要量产的话,得等到明年夏天去了。 “清军退了!” 江滩上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两个都的御林军,在赵有康和何寿之的带领下,很快就击溃了两百多名清军。 然后江边的战船上,敲起了铁锣。 这就是传说中的鸣金收兵了。 清军如同潮水般,退出了扶江工业区的北门。 赵有康也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带上死去御林军士兵的尸体,缓缓退回北门。 看着这场草草开始,又草草结束的战斗。 李东呆住了。 这就是古代的战争吗? 怎么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陛下,幸不辱命,众兄弟奋勇杀敌,官军已退去了。” 赵有康走到李东面前,拱了拱手。 他身上沾满了鲜血,有些甚至顺着衣角,滴落到地上。 李东点了点头:“把所有战死的兄弟,都用白布裹好,抬回半山腰安葬!” 与此同时,江边的战船上。 陈若沂咬紧了牙关,看着垂头丧气的军官和士卒们,深呼吸了几口,才笑着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死掉的兄弟,每个人五两银子的抚恤,伤残者,三两!” 钱不多,但也是陈大县令的小小心意。 换作别的贵公子。 别说死了百多人,就是死掉上万人,也不会掏一钱自己的银子来抚恤下层士卒。 抚恤嘛,都是朝廷的事! 这场交战,清军败得很快,但并没有伤筋动骨。 弓箭手死掉几十人。 被赵有康出城打反击死掉几十人。 加起来也就百把人。 真正的损失,是被打掉的士气。 古代战争,只要战损超过一定比例,就会士气全无。 陈若沂也看见了那个长得高大无比的贼将。 以一挡百。 杀得自己手下的官兵连连败退。 可以这么说,北门的失败,有一半的原因,都在那个贼将身上。 “收兵回城。” 失败就是失败了。 陈县令从来就不会把责任甩给别人。 这次的失败,主要是太轻敌了。 他一直以为宋天鸿结交的,不过是些普通的山贼。 但今天一战,却让他看见了一支比较正规的军队,至少不比他手下的清军逊色。 看来得多调些兵马。 他父亲是桂江省按察使司按察使,舅父是桂北绿营副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